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缘何“遍地老少下夕烟”?

2014-05-23 08:35:45李燕翔来源:长江日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周末回农村老家,沿途看到农田里忙于耕作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我问村干部青壮年农民那里去了,村干部说:“青壮年嫌种地效益低,他们都进城经商打工去了”。

据笔者调查,目前农村中存在的“青壮劳力外出挣钱,妇女儿童留守田园”现象很普遍。人们把在家种地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戏称为“38、61、99”部队。

现实生活中,农村中的青年农民认为在家种地没出息,有头脑有文化的青年农民纷纷进城打工经商。将责任田扔给妻子、孩子和老人耕种,收多收少无所谓。有的农村由于教师待遇低或教学条件差,农村教师也纷纷跳槽改行。农村中青年农民的日益缩减,大片土地抛荒,学生纷纷辍学,使原本缺乏科技文化的农村雪上加霜。很多农村种地仍然抱着“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旧观念,农业生产仍停留在“浇地论遍,施肥论袋,喷药论盖,播种看线”的水平上。部分农村田间“难见稻黍千重浪”,皆因“遍地老少下夕烟”。

粮食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我们倡导科技兴农,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来抓,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是关键因素。农业生产要快速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壮大有知识懂农业技术的青年农民队伍。

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的财政转移力度,加大并落实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此达到稳定基层政权和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目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下乡支农活动。通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对口帮扶、技术入股、典型示范等形式,在农民发家致富上路之初拉一把、推一掌。三是政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农业结构调整,促产业化进程,为有知识的青年农民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以优越的环境优惠政策引导激励青年农民在农村创业。以期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

有知识懂农业技术的青年农民队伍壮大了,田间“遍地老少下夕烟”的景象逐步减少了,农业生产才能真正纳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 李燕翔(河北 公务员)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