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震动了官场,也波及学界。据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东窗事发之前,张曙光两次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没能如愿,但根据法庭上的供述,他受贿的钱财不仅用于日常消费、包养情人等开支,还曾用来为自己包装学问、参选院士。这令很多院士十分气愤——它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学界最高荣誉真的能够花钱去买吗?张曙光究竟花了多少钱、给了谁? 院士们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显然,花钱参选院士这事给院士这两个字抹了黑,也在相当程度上刺伤了院士们的自尊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与张曙光同在铁路系统,他曾一再向原铁道部领导反映,不要再推荐张曙光参评院士,否则会“丢铁道部的人”。张曙光贪腐事发,丢了铁道部的人,但是参选院士没成功,至少没让众院士们感到颜面无光。 院士是学界最高荣誉,评选院士当以学术水平为准。如张曙光这般,学问都需要包装的,自然达不到院士的水准,可为什么还千方百计想打入院士阵营?为什么有这么多单位、这么多人对院士这一头衔眼红艳羡、趋之若鹜呢? 盖因院士这两个字不仅仅代表着学术荣誉。院士,代表着种种超规格的待遇,代表着江湖地位,代表着种种话语权与分配资源的权力,而且只要你自己不主动提退休,这些待遇与权力基本上可以终身享有。各种学术会议,各种项目评审,都需要院士参加,你的单位有没有院士,有多少院士,获得各种资源与机会的概率便大不一样。所以,一些单位将推选院士当成了政绩,将院士视作自己的“学术资源”,不惜出钱包装、公关,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曾坦言,院士增选工作受到的干扰有所增加,如候选人或其所在单位“助选”、“拉票”行为以及“集成、包装”现象等。 张曙光参评院士,也获得了铁道部的力挺。庆幸的是,在铁道部的力挺下,在张曙光本人的花钱包装、公关下,还是没能成为院士。这说明了我们的院士评选制度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张两次参评中科院院士,第一次差7票,第二次只差1票。这1票之差,也说明在一些人的挖空心思的钻营之下,未尝没有漏洞可钻。 院士评选制度改革要不要取消部门推荐,以免不差一票的下一个“张曙光”成功鱼目混珠,这当然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要紧事。但是真正能釜底抽薪的还是对院士称号的淡化,让它回归到纯粹的学术荣誉。现在的局面是院士几乎已经被神话、被行政化。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李永丹参加过一个学术活动,组织者在排主席台上的座次时,要请院士坐主席台,问哪一位外宾是院士。恰有一位是一个小国家的工程院院士,就被安排坐在了主席台上,而另一位外宾,是国际上一个大的学术领域的主席,却没有被请上台。开幕式上还强调,台上坐的,都是学术地位崇高的院士和政治地位崇高的领导。挂上了院士的头衔,就地位崇高了,丝毫不问学术成就如何、科研成果有几。尊敬院士这一身份,而对学术淡漠,对真正的科研淡漠,这才是比张曙光当上院士更值得悲哀之处。由此看来,比院士评选制度更需要改革的恐怕是院士制度本身。 |
相关阅读:
- [ 11-08]张曙光情妇罗菲究竟犯了什么罪?
- [ 11-08]情妇涉贪该当何“罪”?
- [ 09-13]别让院士头衔沦为官员“荣誉”
- [ 09-13]幸亏张曙光没当上院士
- [ 09-13]张曙光参评院士可能会打点谁
- [ 09-12]“清官难做论”需制度化纠偏
- [ 09-12]张曙光自供“贿选”院士,应该彻查
- [ 09-05]张曙光的海外别墅能追回来吗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