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互联网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2014-04-24 08:28 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沿着适应时代特点、顺应用户需求的创新之路走下去,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完全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市场上,从每人手里挣一分钱,你马上就是千万富翁。”放在20年前,除了少数天然垄断的企业,这几乎是一份可望而不可即的遐想。但在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后的今天,很多小微企业在创业之始就已将此作为自己奋斗的梦想。给它们底气的,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商业模式创新。

榜样就在眼前。一家网上坚果店,创业几个月后的最高日销售额就达近800万元,年营销额超过3亿元。一家几年前还不存在的手机厂商,4月8日在12小时内接到200万个订单。今年春节爆红的微信红包,更是以一种“好玩”的方式,轻轻松松就与上亿张银行卡建立起支付关系。而一个利用网络购物余额理财的新创意,不到一年就打造出一只5000多亿元的货币基金……正是因为找到了新的赢利模式,曾经叫好不叫座、烧钱不挣钱的网络企业,如今满是将传统产业纳入网络版图的勃勃雄心。

离开与实业的深度融合,任何技术创新都行之不远。如果说2000年前后掀起的那一轮互联网浪潮中,“鼠标加水泥”的模式还只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物理结合,那么到今天,化学反应终于已经出现。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借助网络这个社交平台,让尽可能多的普通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评价、销售、改进的全过程,营造出“我的商品我作主”的用户体验,从而为新创立的品牌聚集人气、赢得口碑,打造出荣辱与共的巨大粉丝群体。在这里,顾客不再只是“客”,而是成为产品和服务的中心。

不要小看这种创新带来的商业民主化趋势,它对传统产业运行的影响,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曾几何时,“买的没有卖的精”,几乎是商业运行的铁律。进入现代社会,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似乎就更成了商业精英的专利,用户除了“买”或“不买”,很难有其他选择。而互联网的普及,终于给了后来者以打破传统的机会。

在这些新生代眼里,周遭各式各样的普通人身上,正蕴藏着改变世界的潜力。把他们的力量聚集起来,不仅可以零成本编纂实时更新的百科全书,更可以开发比任何高明的设计师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商家要做的,很多时候变成了提供统合资源的平台,以及种种让参与者感到“走心”的社交方式。

既然是携手同行,哪里还需要狂轰滥炸的广告?世界上没有比志同道合更坚固的联盟。既然是供需合作,产品不尽完美有什么可怕?以快速的“微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就好。既然是粉丝同盟,何必再闭门造车、费力不讨好地去设计各种复杂的产品序列?联手缔造一款标志性的精品,用户就会心满意足,甚至引以为傲。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许多实力单薄的互联网企业一举跨越了传统商业中看似难以迈过的门槛,从漫长队伍的末尾一步跨到了排头。

如果说触网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海量、实时、自由、免费等互联网特征,更多强调的是平等、开放、协作、创新、共赢的互联网精神,那么在融入网络20年后,这些理念已经从云端步入现实生活,更紧密地与各行各业的发展升级结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结合中,一些传统商业理念正在动摇。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期待,汇集每个人的力量和价值,新的商业规范和产业生态开始重新确立和生长。近乎透明的运作、充分平等的参与,给了用户更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使得利益不再是唯一的现实考量,商业关系在网络的纽带下注入了更多人格化的因素和新能量。

据估算,中国网络经济的规模到去年底已突破60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更达10万亿元。在全国,83%的企业已经使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这样的变化可谓意义不凡。创新无止境,沿着适应时代特点、顺应用户需求的创新之路走下去,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完全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