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赏花旅游”怎么摆脱“昙花一现”?

2014-04-09 07:28  魏  青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除过扫墓以外,赏花成了节日无法割舍的重要内容。江西的婺源、湖北的武汉、陕西的汉中,甚至西藏的一些地方,都成了全国性的“赏花旅游”热点地区。用“井喷”来形容“赏花旅游”的火爆,丝毫不为过。

和江西婺源、华东苏杭、京沪周边、西藏林芝等赏花胜地在清明节赚了个杯满钵溢相比,青岛人就对自己的“赏花旅游”叹息不止。青岛的花花草草种类之多,在北方城市中算是名列前茅的了。比如,樱花。中山公园内的樱花大道始建于一战时期,为青岛挣来了“樱花之城”的美誉,与武汉的珞珈山并列为两大赏樱胜地。但是,青岛的“赏花旅游”却仅仅是少部分本地人的“独角戏”,甚是可惜。

其实,出现类似现象的不仅是青岛市。相比之下,江西婺源的“赏花旅游”之所以“绚烂”,“政府重视 ”是绕不过的因素。当地每年发动百村万户在房前屋后种植桃、李、梨等带花果木,已经形成了赏花的规模效应。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5年,武汉将每年投1亿元专项资金 ,发展赏花游产业,把赏花游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赏花游格局。可见,政府重视和善于投资,才是“赏花旅游”红火起来的根本前提。

并不是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赏花更重要的是要有其他吸引力。到婺源不光能看花,还有许多民间的景致,比如,徽派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当地傩舞、徽剧等民间文艺也很受欢迎。毕竟,做赏花游只有花儿这个卖点并不够。因而,婺源的油菜花与庐山 、景德镇结合推出了长线游,以此吸引游客进行慢下来,留下来。

反观洛阳。河南洛阳的牡丹很有名,但是,到洛阳若仅是赏牡丹,未免太单调。日前,借纪录片《牡丹》首映,《大河报》在北京街头开展“50人小调查”,八成调查对象表示,期待到洛阳赏牡丹。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牡丹满城,游客如织。但好花也需绿叶配,如何借助牡丹文化节,让洛阳市的文化“活”起来,是洛阳牡丹节必须面对的问题。洛阳市的文史资源丰厚,这是其他地方没得比的优势。笔者认为,如果游客缺乏更多的深度文化体验,在赏花旅游的基础上,加诸体验式的文史旅游,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花是芬芳的,但姹紫嫣红只具备一时的吸引力,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因此,“赏花旅游”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及自然景观,将赏花与其特色紧密结合,从而包装出更多、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比如,婺源的油菜花和武汉大学的樱花。这两个地方之所以名气大,都是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打造花海。花只是媒介,游客更多的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与此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打造“赏花旅游”的看点和魅力。再美的油菜花也有看腻的时候,“赏花旅游”怎么摆脱“昙花一现”更需要当地智慧。今年三月,珠海耕管村60亩的油菜花田,两天内吸引了10万人次游客光临,人流量拉动40万元纯旅游收入,其实,60亩的油菜花田种子,加上浇水成本、人工成本算起来总共投入3万元左右。受此启发,珠海斗门区计划明年将耕管村的油菜花种植面积增加至200亩。但是,物以稀为贵,旅游也一样。今年看过了油菜花,谁来年还想看?“赏花旅游”也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游客来说,现实的性价比要吸引游客,还需拓宽创新思维,才能让廉价的花儿够产生可持续的吸引力。

其实,“赏花旅游”说白了还是农家乐旅游。不仅要让游客看到更多姹紫嫣红的花卉,更要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的旅游环境,最主要的是,还要给农家乐注入文化味。“油菜花效应”背后的农家乐的农产品、山野味和特色农家饭对于城市人来说,固然新鲜,但是再好的农产品和农家饭如果吃的次数多了,也会让人厌烦。如何在“油菜花效应”“背后”做文章?如何拓展农家产的鸡蛋、豆腐、番薯、包菜、芋头等背后的文化,体现农产品的延伸价值?

有位农家乐的老板给出了答案。他不但买豆腐,还建起了山豆腐文化博物馆,举办了豆腐文化节。游人不仅在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里体验磨豆腐,观看豆腐的历史、制作工序等相关知识展览;也可借豆腐节之机,认识菜汁豆腐、黑豆豆腐,参观、体验师傅的制作工艺,让农家饭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

“赏花旅游”,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是农家乐旅游和短期文化旅游的成功案例。但即使是短途旅游和短期旅游,也应该在如何让游客留下来上多动脑子,毕竟农民们和乡村旅游更需要游客天天来,而不是一年只来一次。这就要求“经营者”更能洞悉旅游心理学,谨防一哄而起的“农产品滞销效应”。试想,如果到处都是刻意种植的油菜花田,那么“油菜花效应”如何摆脱昙花一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