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季清明,又是一个充满哀思的时节。 中国历来推崇“清明扫墓”的传统,于是各个墓地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开展着多种多样的祭祀活动,让平日里“寂寞”的墓地变得“热闹非凡”。今年的祭奠仪式早早便拉开了序幕,据新华网报道,“3月29日,全市163处扫墓点共接待扫墓群众57.7万人,与去年相比同比上升13.4%,到八宝山扫墓的市民就有4.7万人,机动车5600辆。” 扫墓者热情高涨、积极性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应该得到肯定与提倡,但也存在烧纸钱等不文明行为、让他人代扫等不正当思想。针对种种陋习,一方面各地民政部门应大力宣传低碳节俭的现代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接受文明祭扫观念,另一方面祭扫者要充分认识到,祭扫活动重在心意真诚,而不单单是形式隆重。 常言道“心诚则灵”。清明扫墓的意义在于缅怀逝去的灵魂,惟有怀着虔诚之心,才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有些人固执地认为,“烧些纸钱能让死者在天堂过得舒服”、“放两串鞭炮能显示祭祀的隆重”,这完全是封建迷信的歪理;有些人在先辈生前未能尽到孝心,如今通过多烧些纸钱来“尽人事”,这种追求“心理平衡”的方式无异于“自欺欺人”。 近年来,“清明代扫”走俏网络,这也许是多元化的市场所催生的产物,但笔者认为,“代扫”不仅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更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扫墓理应亲力亲为,即便没有时间,也不必“出此下策”,让陌生人代劳。祭扫是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对它的亵渎。 另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受到了公众的追捧,尤其在城市,接受度更高,不仅因为烧纸焚香会污染环境、造成铺张浪费,也与市民对城市环境要求和自身意识的提高有关。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扫墓时依然会产生滚滚浓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在宣传引导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也是必要的。 让传统延续,需要给祭祀一个风清气正的氛围。风清气正需要真情流露,而只有“真心”才能流露“真情”。 |
相关阅读:
- [ 04-08]清明时节,别让“死不起”阴云浮现
- [ 04-08]是什么让清明祭奠变了味?
- [ 04-08]频频事故再敲安全警钟
- [ 04-08]慎终追远思千载 游目骋怀心清明
- [ 04-08]“为民”是最好的纪念
- [ 04-08]“失联”墓穴该如何处置
- [ 04-08]职业哭灵女:有些事情不可借他人之手
- [ 04-04]决不能放任殡葬业成为“吸金黑洞”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