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不识施一公又何妨

2014-04-04 08:55 一 叶 来源:长江日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在央视播出的《祝贺,施一公!》节目中,施一公被问到在众多可以定位自己的坐标中,认为最能标志自己的是哪一个头衔时,施一公只说我是清华大学教授。据说,八成受访者不识施一公,中国孩子更想当企业家。(4月3日央视《新闻1+1》)

施一公曾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分子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手握国外多个条件优厚的邀请,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国。央视关注科学家是应该的。但是,科学家不为人知也是正常的。一定要让科学家比明星八卦新闻更有轰动效应、更吸引眼球,似乎不太“自然”。

我们承认,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荣获了2014年爱明诺夫奖,该奖每年颁发给不超过3名科学家,很了不起。尽管这样的奖项无论是对科学家本人还是对于中国科学界都是一个荣耀,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理解“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的专业内容恐怕并不容易。

宣传的密度和关注的程度与社会崇拜、认知不是正比例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误区是,在知名度问题上,总有人拿科学家与明星、企业家相比,似乎科学家不为人知是新闻媒体宣传少报道少的缘故。在有的人看来,如果也能像宣传明星天天报道科学家,那么科学家的知名度就会大大提高。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当然,我们可以加大对科学家的宣传,多营造社会尊重科学家的氛围。不过,应该看到,在泛娱乐时代,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让科学家拥有像明星那样的“曝光率”,是否有必要性。科学家潜心于科研,让科学家成为明星真的未必是什么好事,也许那恰恰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干扰。

毫无疑问,中国需要更多的施一公,国家应当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但我们提倡海外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不是比赛科学家与明星、企业家谁的知名度高。我以为,八成受访者不识施一公,不会影响科学家的研究,更不会削弱科学家的学术地位。最后我想借用施一公的话说:“科学非常的神奇,非常的博大精深,其实我非常想让我们的年轻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关注科学,关注创新,而不是关注我本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