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载、挑客、拼车、宰客,这一个个问题代表着不少南昌市民对出租车的印象。南昌市客运管理处为加强行业管理,在行业内推出了“公车公营”的经验管理模式,并规定出租车企业从此以后通过招投标获得的出租车牌照,均必须按照公车公营模式来经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推行了3年多的出租车公车公营模式在南昌名存实亡。(3月26日《江西日报》) 按理说“公车公营”的模式将实现企业和出租车司机的双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截止目前,除了被强制要求“公车公营”的车辆外,其他车辆都被偷偷地改回了“公车私营”,发包给出租司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认为,这套“改革”的政策不接地气,不经实践检验,仿佛空中楼阁,看似很美,实则根本不切实际。 或许,当地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他们设想或通过“公车公营”减少车辆违章和交通事故。但他们没有盘算到违章和事故背后的利益关系。一旦出租车司机每月的利益减少,谁愿意落实这项政策?再者,政策也没有让公司得到更多的好处。如果公司利益不升反降,再好的政策,公司愿意落实吗?因此,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制定时,哪怕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两头不讨好的模式,将鲜有支持。 从出租车司机方来讲,“公车公营”肯定会让他们的工作轻松一点。做了公司的员工,他们就不用起早贪黑,还可以稍微“体面”些。但是,经济收入的锐减,他们会愿意吗?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已经养成了赚辛苦钱的习惯,每天的收入与辛勤程度呈正比,他们崇尚多劳多得。对混日子的人来说,上半天班休息半天是福音。但对勤劳致富的人来说,这完全是在减少他们的日常收入。老司机驾龄长,开车稳,事故率更低,对车辆的保养也都很到位。如果让他们“公车私营”,每月的收入将更为可观。 对公司方来说说,“公车公营”并未给他们增加经营收入。落实这套政策,就要增加管理人员,增加设备,还要增加购置车辆的费用,更要增加给员工上险的成本。这一算下来,不赚反赔,谁愿意干?再说,车是公司的,万一司机不干活,公司还得养着他们,这又是一笔负担。既然司机干好干坏差不多,怎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公司很可能比原来都不如。 因此,“公车公营”是个好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必须站在公司和司机都能双赢的基础上,才会有生根发芽的可能。如果只考虑到政策可能带来的正面效益,而不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负面问题,政策是不可能让执行方接受的。从这个层面来看,这个措施还需要更加完善。自古强龙难压地头蛇,更不要说这地头蛇是两个利益攸关的群体。要改写“公车公营”的败笔,让政策更接地气才是硬道理。 |
相关阅读:
- [ 03-20]部门预算不宜再有公车购置费
- [ 03-07]公车改革重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 [ 03-07]车改不能“左手换右手”
- [ 03-06]敲定公车改革,回答别是“你懂的”
- [ 02-26]“应付式车改”呼唤“主动式监督”
- [ 02-26]公车拍卖莫成“掌勺者自肥”
- [ 02-26]公车拍卖须防二次腐败
- [ 02-21]没有官员以权谋私,哪来司机“家丁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