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严是公道,扬清风正气

2014-03-20 07:58  陈家兴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毛泽东同志有个“未便再荐”的故事。李淑一是烈士遗孀,又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能诗善文,有人请求毛泽东将她推荐到中央文史馆。1954年,毛泽东为此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

从古人“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到伯乐相马,再到赛场选马,其要都在一个公字。文史馆选人以严而拒纳,毛泽东同志“未便再荐”,同样为了一个公字。但何以能守公、秉公、达公?关键就在于以公为念、以严律己。毛泽东不因私谊而废公事,不因感情而弃公道,正是对公与私边界的严格恪守。习近平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的就是涵养共产党人的尚公、奉公精神,以严护公道、以严守正道。

俗言说,公道自在人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即是一种高境。《吕氏春秋》曾讲“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私、为公自古即成圣贤崇尚而修养练达的文化情怀。对于为政者来说,公更是一种无上追求。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公生明,廉生威”;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文化”可谓源远深厚。

诚然“有公心必有公道”,但惟有始终从严养性,才有公心源深而不断。固然“天下非一家之私”,倘遇公与私之利害得失权衡,惟以从严约己方能去私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有的人走上从政之道,原本就想捞一把,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人虽以“公天下”自况,但在权、钱、色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以致废除公道、大开私门。惟以严养一颗公心,善守严、恒持严,面对歪风邪气而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而稳得住心神,如此不断砥砺淬炼,方能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最终就公义、守正道。

还必须看到,身为领导干部,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权力,如果不能严格监督、严加约束,就不能保障权为民所用,做到秉公用权。我们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但只有从严治党、从严要求、从严制约,才能促进各级干部不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自古而今谋私者甚众,弃清廉、纳贪贿、纵私欲者不绝,固与律己不严有关,也与外在约束过宽过松有关。今天,从“铁八条”,到反“四风”,我们党不断织密织牢纪律与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刚性约束,从严管理,促使各级干部一心为公、谨慎用权。在这个意义上讲,严就是公道,严就是公序,严就是公正。

明代名臣于谦有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自律以严,还是他律以严,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在推进治理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必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也才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