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前提性工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从彻底清理假户口开始,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者乱作为现象,这是抵达善治的一个良好开端。 公安部21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各地深入推进户口登记管理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严查不法分子和内部违法违纪人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要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户口和身份证信息“错、重、假”问题,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 “谁办假证、假户口就开除(谁),谁收‘黑钱’办假证、假户口就依法严惩”,铿锵有力的庄重承诺,于果决之中颇具分量。类似的宣示出现在公安部一个多月前在陕西榆次举行的座谈会上,“凡是利用职务之便办假户口假证的一律开除,凡是刁难群众的经查实一律停止执行职务,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疾言厉色,反复强调,足以说明公安部铁腕治理办假证、假户口现象的决心。 一名公民对应着一个户口、一张身份证,然而,现实中不少人拥有多个户口和身份证,比如有“房姐”之称的陕西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龚爱爱,她在已有合法户籍和身份证的情况下,又办理了名为“龚仙霞”的假户籍。户口、身份证是公民法定的身份证明,多户口者除了增加职能部门的管理难度,还可能利用多户口牟取非法利益,并可逃离法律规束。 不是所有的多户口者,都像龚爱爱那样靠非法手段获取假户籍。出现户口和身份证信息“错、重、假”的原因,既有管理手段落后等客观因素,比如1997年前农村户口由乡镇管理,手工登记不全、不准等问题普遍,1997年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后,各地在组织社会力量重新登记、录入信息时也产生了不少差错;也与政策存在漏洞有关,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地方推行“卖城镇户口”和“买房投资入户”政策,造成大量重复户口。如果说历史原因尚可宽宥,那么假户口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则不能容忍。 以身试法的民警虽属少数——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部分省2013年清理情况调查,查实属于违法违规办理假户口的占千分之一,但性质恶劣、影响极坏。这是对政府威信、社会诚信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极大伤害。由于存在利益输送,一些民警在拿到好处之后便大开制度闸门,故意为他人办理假户口。那些挖空心思办理假户口得逞的人,往往通过假户口牟取非法利益,两者的媾和最终伤害了法律尊严和公共利益。如柏拉图所言:“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置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很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价值便被掠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龚爱爱假户口事件中,共牵出8名公职人员,他们皆被处理,可谓咎由自取。 3年时间彻底解决户口和身份证信息“错、重、假”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实现一人一证一户口,错户口要纠正,重户口应注销,假户口须打击——除了打击假户口本身,更需打击假户口中的权力乱作为。除了打击之外,更应重塑民警的敬畏意识和职业尊严。民警作为执法者,更应信仰法律,没有一支敬重制度的执法队伍,就不可能更好地捍卫法律的效力。黄明曾要求广大民警,该给老百姓办的事,要顺顺当当、利利索索地办,不该办的事,再有头脸,就是亲爹亲娘也不行。不被亲情绑架,不被利益所俘虏,也不被压力所裹挟,敢于秉公办事,这样的民警才可期。 彻底解决户口和身份证信息“错、重、假”问题,尚需技术创新。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完成了省级人像比对系统建设并投入应用,另有4个省开始试运行。加快推进人像比对系统建设等制度创新,方可便捷地发现问题户口,也可从根本上减少问题户口出现。彻底解决户口和身份证信息“错、重、假”问题,还需动员民众举报,“房姐”被发现就是公民举报所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前提性工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从彻底清理假户口开始,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者乱作为现象,这是抵达善治的一个良好开端。 |
相关阅读:
- [ 02-23]“办假户口就开除”要动真格
- [ 02-22]公安部:用3年时间实现全国户口和身份号码唯一性
- [ 02-20]厦门警方:5类无户口者即日起到6月底可办落户
- [ 02-20]厦门警方:5类无户口者即日起到6月底可办落户
- [ 02-18]户口本“母子同岁”6年难改,何止荒唐?
- [ 02-17]奔波6年为何改不了“母子同岁”?
- [ 02-17]户口本出错母与子同岁 当事人奔波近6年未更正
- [ 02-16]女子为父办户口与父结婚 未办成请法院判婚姻无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