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近期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透露,武汉市将在中心城区探索试行外来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这一消息也再度引发社会对农民“积分进城入户”的关注。各地“积分进城”推进城乡户籍逐步融冰,引来阵阵掌声之余,我们更应关注夹杂在其中的争议声。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其知识水平、技能状况等指标积分,达标准者即可获取所在城市户口的“积分进城”制,并非新兴政策。2010年,广东省先行探索“积分进城”,两年间共有33.8万流动人口获得广东城市户口。此后,上海及江苏部分地区陆续推出类似“积分享受同城待遇”政策,帮助一大批农民工实现“进城梦”,因此获得各界掌声不断,并被呼吁尽快在全国推广。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约束下,长期以来农民唯有借助上大学、嫁进城、购住房等少数渠道,才能获得“金贵”的城市户口,享受到子女教育、医保社保等城市公共福利。现行的“积分入户制”,无疑为渴望进城的农民群体,打开另一道通过自身劳动即可获得城市户口的“户籍流动”大门。在当前农民进城意愿强烈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有限的情况下,这项被誉为“破冰”政策模式,也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妥推进大城市户籍改革的主渠道。 掌声不断之余,夹杂其中的争议声更应引起关注。这些争议主要体现在:一是积分制造成“有条件准入”,带来新的“学历歧视”、“收入歧视”等人为不公;二是进城指标太少,积分指标过高,成为“墙上画饼”难以企及。如深圳市2014年积分入户政策中,高中学历没有积分,义工服务最高不超过5分,个税缴纳超过3.5万元可获30分积分等规定,出台后便饱受诟病。 理性分析,“积分进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声,绝大多数都是起源于政策背景沟通不足,以及指标设定过程缺乏透明与公众参与不足所致。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不仅容易使“积分进城”政策的民意支撑大打折扣,缺乏透明和公众参与更容易导致政策执行中脱离原定目标与轨道。 关注掌声中的争议声,首要将充分沟通与全程透明落到实处。为何制定苛刻的积分限定条件?需要政府部门充分解释城市公共服务的不足,标准门槛过低放将带来的不利影响;积分指标体系制度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需要制度执行部门说清楚指标体系制定背景与前期预测等理由;面对公众指出的不足,则更应及时吸纳合理意见进行调整。 关注争议与质疑者,才能在利益调整过程中形成社会认识“最大公约数”。“积分进城”这一寄托数亿农民“进城梦”的惠民政策,需要在操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与申请者、监督者沟通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如此才能获取更多掌声和形成更大共识。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
相关阅读:
- [ 02-08]山东曹县回应公务员摊派卖房:未发现相关情况
- [ 11-12]专家谈城镇化:要承载理想、抱负与希望
- [ 11-12]关注城镇化中的不良倾向:不要逼农民上楼
- [ 07-22]“瓜农之死”能否推动摊贩解禁
- [ 03-14]农民进城,路有多远
- [ 03-11]全国政协委员黄其森:提高城镇化品质让农民进城安居乐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