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不让孤苦者在冬夜流浪

2014-01-29 07:38  李思辉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到安康市救助站看望老人和流浪儿童。他说,过年是中国最大的节日,中国人最重视家的概念。我们要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国人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延续着四千年的节庆风俗传承,流淌着人们思乡归家的情感血脉。每到春节,数十亿人次的人口迁徙往来,为的就是以回家过年的方式,停歇心灵,接通情感,享受回家团圆的幸福。我们欢乐的时候,不能忘记那些困难人群。

全国还有一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其中更有一些人居无定所。因此,即将到来的春节,既有“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的美好图景,也客观存在着“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的孤寂惨淡。这个时候,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竭力让每一个人都有家可归,既是一种常情、常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那些孤寡老人、流浪儿童、居无定所的拾荒者等等,也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一员,不能被选择性遗忘。吉祥的焰火、浓浓的年味、家庭的温暖、国家的福祉不能同他们绝缘。他们盼望有家可归,也应该有家可归。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这个“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可以不以血缘、姻缘、族缘为基础,但一定柔软温存又坚实有力,有暖暖的被窝、热气腾腾的饺子,能看上春晚。这个家可以很简单朴素,但一定没有恩赐和施舍的味道,它充满着温暖人心、休戚与共、积极进取的力量。

我们总说要保障民生、体恤百姓,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春节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检验承诺、体现担当的最显性时刻——越是在这个时候,困难群众对“家”的渴望就越深切,政府托底民生的责任就越紧迫;越是在这个时候,民生疾苦就会更多地浮现,有关部门履职为民的诚意就能得到最真实的体现。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往前多走几步,积极主动地摸查辖区群众的困难,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为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特殊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落实帮扶政策,做好春节期间的流浪人口安置工作,送去家的关怀与温暖,把为民宗旨体现在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的具体实践中。

同时,还需倍加重视对困难群众特别是流浪儿童的心理和精神抚慰,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有家可归,不在冬夜里孤独流浪。

(原文刊于1月28日《湖北日报》,有删节,原题为《让春节拓展“家”的内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