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别让方言成为渐行渐远的“文化乡愁”

2014-01-09 11:22  陈怀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新罗人,小陈至今不会讲一句龙岩话。这样的年轻人,在龙岩还不少。此一现象,引起了龙岩市政协委员张凌的注意。今年,他的提案就是建议龙岩话进校园,从娃娃抓起,保护方言。(1月8日,东南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如果唐朝诗人贺知章今日回乡,遇到小陈这样的老乡,恐怕要平添淡淡的悲哀了吧?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发达,以及汉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如今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群体,呈大幅下降的趋势。方言甚至有逐渐消失之虞。为此,张凌委员等智识人士,将“守护方言”提上了议事日程。

方言从语音区别上自古就有“南蛮北侉”之说。早在公元六世纪,隋朝语言学家颜之推曾语:“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颜氏家训》)即便现在,各具特色的“京片儿”、东北话、川味儿、吴侬软语、闽粤方言等,勾勒出了我国汉字文化的地域脉络,它们的表音形式、文化承载汇聚成了浓重的地域认同。

可以说,方言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怀和文化积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地方口语,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族里乡史、民间文学、民歌民谣、戏曲、曲艺。我们应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否则,乡土认同、文化承载,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就有可能断代、迷失,不啻于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和悲事。

守护方言,守护文化,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在不影响普通话推广的大前提下,官方应为方言的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在学校适龄的年级,增开方言选修课,让孩子们从少时的耳濡目染中,熟悉乡音;人们可以在一定的地域或范围,如家庭、村落、社区内,有意识地使用方言,通过方言交流,来维持其存续性。2007年,国务院曾批准成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在中国大陆乃属首例。但厦门在小学和幼儿园成立的闽南语教学试点、闽南语日活动等,对守护地方语言来说,无疑是很有益的探索和助力。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作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方言不应消失殆尽,不该成为我们又一个渐行渐远的“文化乡愁”,更不能沦为人们再也回不去的“乡音故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