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12月25日,新华网) “穷庙富和尚”的故事,在各色贫困县一直不缺令人拍案惊奇的版本。有的是真穷,但出手依然很“土豪”。譬如,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台前县,因豪华办公大楼扎堆而建,且县领导配有“别墅”宿舍引起争议。令人心酸的是,就在紧邻该县府大楼1公里之遥的城镇中学,却有600名学生拥挤在窄小的宿舍休息,环境脏乱犹如“难民营”;也有的是假穷,就像开宝马的住经适房一样,混的是个“实惠日子”——黑龙江省海伦市就是这样的例子。 海伦市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十一五”末,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95元,年均增速高达19.5%。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救助和政策倾斜,领导班子决定宁要“里子”不要“面子”,开始把眼光瞄准国家级“贫困帽子”。2010年11月,海伦市正式申请上报省定贫困县。据该报告数据显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近1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70%的农户靠抬贷、借款维持生产生活,扣除人员工资和上划,全市财政收入亏空高达3.5亿元。 哭穷的结果是,2012年初,黑龙江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公布,海伦市“新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一举戴上了“贫困帽子”。 有了喜大普奔的“贫困帽子”,日子就舒坦多了,压力就少多了。记得2012年初,“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一则落款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的LED宣传标语爆红网络。此事捎带揭开了“贫困帽子潜规则”,有人一语道破天机,“贫困县”这顶帽子,瞧上去不好看,戴起来很温暖。结果这就成了个循环——一些贫困县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未直接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或基本公共服务,多用于提高GDP指标的经济产业项目。加之由于割舍不了贫困帽子背后的利益,部分贫困县主动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且不管“穷县豪楼”背后的程序与标准问题,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个明明不是贫困县的县,愣是轻易就戴上了“贫困帽子”?海伦市一位机关干部透露,如果没有过硬关系和超常努力,这顶帽子根本争不到手。这让人想起个著名的段子。话说甲县和乙县争取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名额,最后甲县失败了,记者采访甲县县长问为什么会失败,县长含泪回答,因为我们县实在太穷了。段子的情节虽然夸荒诞,却也点中了贫困县乱象的穴位。 至此,有两个问题令笔者如鲠在喉,一是海伦市既然并不贫困,为什么审批资料能修饰出一个“贫困”的假象?二是媒体屡屡踢爆“贫困县”不贫困的消息,相关制度设计何以毫无警觉?如果问得再现实一点,究竟还有多少所谓的“贫困县,如海伦市一般,滥竽充数地混迹在制度福利里?如果贫困评定制度不转身,扶贫这块“唐僧肉”估计还会继续被乱啃下去。 |
相关阅读:
- [ 12-26]“穷县豪楼”拷问贫困评定机制
- [ 12-26]豪华“衙门”的贫困帽是怎么批的
- [ 12-26]我国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 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
- [ 11-13]投资千万说拆就拆 贫困县为何如此“大气”
- [ 10-30]两国家级贫困县抱团发展 专家称缺乏刚性协调机制
- [ 10-22]国家贫困县为何“有钱盖楼无钱办学”?
- [ 10-21]河南一贫困县豪华办公楼扎堆 学校宿舍如“难民营”
- [ 08-11]揭秘风水师包装术:粮油店老板改头换面成风水大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