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却接连发生多起疑似婴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已将疫苗生产公司和监管部门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因致死婴儿尸检报告尚未完成并公布,又让一系列事件变得迷雾重重。记者的调查显示,迷雾背后,目前针对上述事件流传的解释——偶合反应死亡,其本身便存在争议,而这又关系到中国的疫苗免疫程序——新生婴儿是否需要出生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致死婴儿尸检报告出来之前,目前难以对疑似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下任何定论。(12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连续发生的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事件,的确令人震惊,尤其是当这一系列事件均指向同一家疫苗供应商,这背后是否存在疫苗质量以及监管问题,自然值得追问。事实上,一系列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事件,已然引发了极大的焦虑与信任危机,尽管多地已封存了该公司的所有疫苗,甚至一些地区已全面暂停了乙肝疫苗的接种,但即便如此,似乎仍然没有阻止事件的继续发酵与升级,更强烈的质疑已然指向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也就是这疫苗究竟该不该打。 平心而论,多地发生的婴儿死亡事件,究竟是“偶合死亡”,还是由疫苗接种所致,当然需要彻查清楚。疫苗的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以及管理风险,更需对公众有个交待。不过,在事实真相调查清楚之前,对疫苗接种充满怀疑与不信任,甚至引发公众对于疫苗接种必要性的怀疑、排斥乃至放弃接种,恐怕比疫苗质量风险更加令人担忧。 事实上,由于疫苗生产本身的技术限制,以及接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疫苗接种存在不良反应风险,本是个常识。即便是在国外,对于疫苗质量有着更严格的风险管控,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也仍然存在。尽管这一不良反应率极低,通常认为,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只要小于1:50000都是安全的,然而,即便每5万名到10万名接种者中只有1人出现不良反应,仍然意味着将有接种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后遗症。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认为与婴儿死亡相关的这批疫苗,即便在事发地深圳,也已经用了2万多支,此前一直未收到不良反应的病例。如此看来,就算死亡事件属疫苗不良反应,按照疫苗不良反应率来看,也未必就超标,疫苗的质量问题,也同样难以认定。 可见,即便上述事件最终证实属疫苗不良反应,同样不是停止疫苗接种的理由。假如因此而导致对预防接种的怀疑与恐慌,甚至认为不接种疫苗更安全,因为小概率的风险而放弃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整体健康收益,极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这方面,并非没有教训。1974年,英国媒体报道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令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接近之前 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类似因“抵制疫苗”运动而引发大范围疫情的案例,在日本、欧洲都曾发生。 基于此,对于疫苗不良反应,固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并确保不良反应的及时公开,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风险可控。但假如因为“疫苗有风险”,便简单的怀疑与抵制疫苗接种,却极有可能打开了真正的“潘多拉魔盒”,并蕴含更高的公共卫生风险。 |
相关阅读:
- [ 12-25]多部门就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开展调查
- [ 12-25]深圳康泰乙肝疫苗流向27省份 全部批次已被控制
- [ 12-25]深圳死亡新生儿医院:尚难确定与疫苗有关 等待鉴定结果
- [ 12-25]两部委回应质疑:接种13年死亡188例 疫苗全合格
- [ 12-24]问题疫苗让公众焦虑 消息发布“挤牙膏”引不满
- [ 12-24]问题乙肝疫苗贵州已停用 新疫苗已运抵
- [ 12-24]食药监局:疑致多名婴儿死亡乙肝疫苗流向27省
- [ 12-24]四川眉山市一幼婴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