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系统进行网络公开课。对于学生减负,他表示,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明年将对各省所有地市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12月10日《京华时报》) 教育减负,既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继《小学减负十条规定》之后,又祭出“课业负担排名”的法宝,足见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只不过,排名的本意自然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放到现实中,“课业负担排名”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 眼下,从教育部门、学校到家长,对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状都已习以为常,课业负担排名不仅难以调动地方减负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形成“比烂思维”。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这样的场景:老师一边手中挥动着排名表,一边对学生苦口婆心地劝诫,“你们就别嚷嚷压力大了,别的地方学生负担比你们重多了。” 退一步讲,即使在减负与教育评估挂钩的政策推动下,学校愿意给学生减负,恐怕家长也不会答应。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纷纷严禁假期补课,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还不是照样红火?如果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走不出“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怪圈,任何减负新政都注定成为镜花水月。 说到底,我们不能为减负而减负。课业负担只是一种表象,更要由表及里,找到问题的症结。其一,应试思维使然。尽管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考试依然是衡量学生水平的主要标尺。哪怕平时减负搞得再好,学生学习再轻松愉快,无法应付考试都会被视为枉然。 其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基于各种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给予重点校特殊的政策和待遇,而重点校通过择校、共建等途径,又可以获得远远超过普通校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加剧了升学压力,家长再心疼也只能逼着孩子加班加点学习,以便将来能考入名校、进入快班。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本上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必须改变畸形的考试指挥棒,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焦虑。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让人充满期待。只有将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从文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才能让孩子们以更轻松的心态享受学习、快乐成长。 |
相关阅读:
- [ 12-10]义务教育教材将降低难度 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
- [ 11-13]读不尽的书,挣不完的分
- [ 11-11]“27块牌子”呼唤社区减负
- [ 11-11]一个社区挂27块牌子,该减减负了
- [ 09-24]“多睡觉晚上学”,中国学生也需要
- [ 09-19]小学生减负新规结束征意见 减少作业支持率不高
- [ 09-16]《中小学生守则》已启动修订 将删除空洞内容
- [ 09-10]美国学生为何不嚷嚷“减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