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私人电子眼”早就该下岗了

2013-11-28 07:41 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责任编辑: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省公安厅及交管局制定测速执法工作规范。其中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由公安机关向政府申请拨款安装,杜绝私人投资经营谋利。非政府出资建设的,一律不予登记。

据省审计厅去年7月发布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有12个市利用社会资金建设28个“电子眼”项目。如果不是权威部门披露,常常收到“牛肉干”的车主绝不会想到,有时拍摄我们超速、违规的“电子眼”并不姓“公”,而是姓“私”——私人公司,我们去银行缴交的罚款有一部分就落入他们的腰包。至于比例是多少,广东情况不得而知,据媒体报道,成都的情况是,每一个交通违法行为人所缴纳的100元罚款中,投资电子眼的公司以“单个合格证据成本”的名义分得39元,比例高达39%。据报道,该公司从2006年至2008年间,每年从中获得数千万的分成。

一些车主可能会想,罚款交给谁都是交,私人公司分成也不会多收,不以为忤。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当私人企业参与罚款,车主们会不会不明不白间“被超速”?我们虽然无法肯定,投资“电子眼”的私人公司会与执法部门串通,故意下套使驾驶者多闯红灯、多超速(譬如调低限速),但是私人公司不是“活雷锋”,他们投资肯定为了牟利,获取丰厚回报。而执法一旦沦为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就有异化的风险,这是无疑的。一方面,它可能成为腐蚀公权力的催化剂。投资“电子眼”形同一本万利,存在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为相关官员腐败打下伏笔;另一方面,它有可能对公共利益构成侵害。多设电子眼多罚款,当“电子眼经济”成为新“公路三乱”,不但增加了公众的负担,亦有违交通执法的初衷。

既然明文规定,禁止私人投资“电子眼”,下一步不妨分两步走:今后对新设“电子眼”项目要严格审查、审批、公示,将非政府资金剔除出去;对原来的私人投资“电子眼”项目,到期的绝不再延期,没到期的也可以考虑通过赎买的方式,提前结束合作关系,令其退出执法市场。

(连海平)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