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重奖之下必有“院士”?

2013-11-20 07:21  崔恒清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从近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上了解到,武汉将出台政策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工程设计企业出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获得1000万元发展基金奖励。据称,这是全国首个针对该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11月19日《钱江晚报》)

诚然,奖励不失为一个刺激人才脱颖而出的办法。但人才成长的关键是培养,体现在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关心与支持,而不是这种后置式的奖励。毕竟,院士并非所有心怀理想的人都能企及的,那是业界精英,凤毛麟角。因此,作为政府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院士身上,而应把关切与温暖送到工程设计产业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一领域的人才得到充分尊重,那才可能激发他们的活力与创造力。只有这个群体做强做大了,那才可能有“入选院士”“入围百强”的奇迹出现,也就是说政府别总想到“摘果子”,而要多做一些培土、浇水、施肥的事,这样才会真正迎来“硕果累累”。

院士作为学术泰斗,应是神圣而崇高的,若过多地与重奖挂钩会反让其沾染铜臭,使之黯然失色。此前的院士“贿选”饱受诟病,动辄千万的奖励无异于推波助澜,甚或是火上浇油。其实,搞学术研究需要“清净”,切忌浮躁,不可太功利。要有“只做好事,莫问前程”的淡定,要有倾心学术不计名利的执著,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才有可能成为院士。而面对千万元的巨大诱惑,有些人会不知所措,放弃学术操守,迷失方向,挖空心思为自己“创造”条件,甚至会弄虚作假;而所在单位因为是“利益共同体”,可能会积极策应,为其造势,甚或会为其打掩护。如此,有些人或许能如愿以偿、名利双收,但其不端却让院士选举蒙羞。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重奖之下未必有“院士”。因为,院士不是单纯靠“奖”出来的,而是潜心实干出来的,政府该做的是为其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与氛围。

(崔恒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