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鞋垫奶奶”事件中的情理排序

2013-11-15 07:04  佘宗明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5岁的张素婷在河北师大摆摊20多年,做缝补、卖鞋垫,被称作“鞋垫奶奶”。日前“鞋垫奶奶”疑遭校方驱赶,校保卫处称,是按规定办事。学生们则集体求情,呼吁学校多些人情味。(11月14日《燕赵都市报》)

围绕“鞋垫奶奶”的去留,公众争执不休。有人质疑,偌大一个校园竟容不下一个摆摊老人?也有人认为这只关乎规则,无关冷漠。

两种看法其实都有道理。于理而言,将经营活动集中到店面,不允许“游摊”是保障校园秩序的基本要求。可就情来说,老人年事已高,若非生活艰难,谁愿摆摊?对其驱逐,未免残忍。

平心而论,驱赶者未必不仁,只是遵循规则而已。学生集体求情,更不是“无理取闹”。与其说这是“无情”碰撞“有义”,不如归成角度差异。校方着眼维护秩序,求情者更多从道义出发。

当情理不能两全,就需要权衡顺序。遵守规则无可厚非,但规则无法忽略人文关怀,无法排除情感考量。有时候适当的变通,不是对规则的削弱,反而是对规则内涵的丰富。

年已七旬的“鞋垫奶奶”本该安享天伦,却老无所依、孤苦度日。在社会救济无法完全覆盖的现实情况下,摆摊卖鞋垫是她的“救命稻草”。如果校方一赶了之,无疑会断了老人的唯一生路。

做缝补、卖鞋垫,本是微利,它支撑起的生活愿景颇显卑微。若高校将其取缔,既掐灭了老人的生存希望,也给有缝补需求的学生带去诸多不便。

正因如此,希望校方特事特办,给“鞋垫奶奶”一个安身之处,才成了普遍的呼声。毕竟容许“鞋垫奶奶”存在未必就影响秩序,更谈不上造成破坏规则的连锁反应。若墨守成规,未免不近人情,而“人情味”同样是规则的内涵。

有些人对此加以引申,认为“鞋垫奶奶”事件是对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孝道伦理的拷问。呼吁建立健全的救济制度固然没错,但在制度缺角难以立即补全的情况下,社会的关怀更像“及时雨”。在“不扰民”的前提下,校方完全可兼顾秩序与老人的生存诉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他人的苦难面前,岂能轻易转身离去?再冠冕堂皇的规则,也应在个人的生存权面前有所考量。

□ 佘宗明(北京 媒体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