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正文

德国“无声革命”的启示

www.fjnet.cn 2013-11-11 08:53 吴黎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我来说两句

尽管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洗礼”,德国经济近年来在西方“一枝独秀”,红火到最近连盟友美国都看不下去,罕见地对其出口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抨击。

德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根源,是新世纪初的一场“无声革命”。当时,“少壮”总理施罗德倡导“2010议程”,展开“痛苦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核心是修正德国的社会发展模式。

西欧的社会发展模式大致有四种:北欧模式、莱茵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所谓莱茵模式,是德、法、荷、比、卢等莱茵河周边国家的共同模式,强调对就业的保护和较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施罗德要开刀的,就是莱茵模式。

毫无疑问,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良心”,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到上世纪末期,莱茵模式为人诟病的是“养懒汉”。由于福利负担重,当时德国社会福利开支一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3%,必须进行变革。

当时德国法律对就业保护过强,解雇员工成本极高。记得2004年时,一位从美国转到德国任职的企业老总曾向笔者抱怨“到了德国玩不转”,原因是他的“杀手锏”没有了,很难“开除员工”。

施罗德的改革“药方”是:削减福利开支、放松劳工法限制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等进行一揽子“瘦身增效”改革。比如,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合为一体,领取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劳动中介机构介绍的任何工作;缩短失业金的领取期限,以刺激重新找工作的欲望。改革后,失业金领取时长压缩到6个月至两年,比例也降低,长期失业者的救济金降低到每月300多欧元。有德国友人对笔者感慨:“若是失业,与乞丐无异。”

这些措施释放出的“制度红利”,催化了德国经济的“内生动力”,让企业呈现新活力。结果,德国从“失落的十年”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黄金十年”,迄今势头不减。

回头看这场变革,值得深思:

一是改革既要大刀阔斧,又要讲究技巧。改革之前,德国经济陷入近10年的低迷,企业活力受压制,失业率高企,德国当时被称为“欧洲病人”。为了改革,施罗德不惜面对党内压力、工会的反对和在野党的“杂音”,锐意前行。但在战术上,施罗德积极与各方协商,形成共识,通过法律确保改革不脱轨。反看同样是莱茵模式的法国,多次想改革,都因为罢工浪潮而作罢。

二是改革不搞“山头主义”。改革后不久,默克尔作为施罗德的对手上台执政,摒弃党派鸿沟,“萧规曹随”,全盘接受施罗德的改革方案。有意思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施罗德作为改革首倡者在大选中失败下台,反倒默克尔成为改革红利的分享者,成功两度连任。

人间正道是沧桑。德国的变革实质上是无声的改良,是对现有模式的修正,没发生任何社会动荡。得益于这次改革,德国经济修成正果,从经济“病人”变为“牛人”。

德国的改革能为世界复制吗?俗话说,“橘生淮北则为枳”,由于国情不同,“德国模式”迄今未能被其他欧洲国家成功移植。但是,德国的改革历程还是让人颇有启发:不管方式措施如何,只要能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就是成功。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