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重制度创新 忌政策洼地
www.fjnet.cn 2013-11-07 06:54 韩正 刘建林 李泓冰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自贸试验区所有的规则和改革举措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可推广、可复制,形象地说是“种苗圃”。不可推广的、不可复制的,就像“栽盆景”的那种,哪怕有些眼前利益,我们也不会做。 在上海建自由贸易区,总的方向是继续扩大开放。立足点在哪里?中央领导明确指出,自贸区的改革就是要制度创新,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和改革大局予以谋划。 冠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名,就是中央明确提出的总的设计和大的框架,以制度创新为内涵。从提出方案到充分酝酿、研究、论证到决策,中央的决策效率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制度创新的高度重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不是局部试验,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有些管理制度和政府监管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开放型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核心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推动、甚至倒逼改革。为什么说自贸试验区改革在全局上有重大意义?因为是在符合法治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前提下,推进境内外投资和贸易制度的创新,这是全新的制度创新。 为什么我们讲制度创新而不讲政策优惠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要求有法治的、透明的、统一的规则,这样才能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各类资源要素流通才更有效率。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洼地越多、障碍越大、困难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自贸试验区所有的规则和改革举措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可推广、可复制,形象地说是“种苗圃”。不可推广的、不可复制的,就像“栽盆景”的那种,哪怕有些眼前利益,我们也不会做。如果改革试验成功,对政府管理、监管模式将是重大突破。 我们所从事的是完全不熟悉的事业,没有参照物,也没有先例,深感责任重大。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最缺的是人才,是资金,出台过一整套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现在自贸试验区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改革,是当前的迫切需求,如果现在还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还有意义吗?改革所处阶段不同,目标不一样。 制度创新的改革,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领域和碰到的问题更深刻,是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攻坚战。成效取决于政府自身解放思想、甚至自我革命的精神,责任很重,压力很大。但我们很有信心,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了改革方向,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方案体现了全国的智慧。当年的改革需要有勇气,今天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同时,我们也做好了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有责任、有压力,有目标、有信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果推广得越快,越有利于新的局面,有利于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营改增”,在上海试点后,在具体领域试清楚了,就必须跨区域去试,形成跨区域的放大效应,在更大范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所以,我们的制度创新,国家推广得越快,意义越重大,越有利于制度红利的显现。制度创新和设定特殊政策的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制度创新,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改革。上海承担了这样的任务,很光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1月5日在接受本报及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集体采访时说。本报记者刘建林、李泓冰整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5]上海官员:自贸区无政策优惠 可复制推广
- [ 11-03]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运行平稳 将愈发开放
- [ 11-03]上海自贸区“满月” 周边房价上涨三到五成(图)
- [ 11-01]上海自贸区改革红利初显 打造宽进严管营商环境
- [ 10-31]高清:空中俯瞰上海自贸区
- [ 10-30]专家谈上海自贸区热点问题:对试验区应耐心和包容
- [ 10-30]国务院官员称设立上海自贸区不会冲击香港地位
- [ 10-30]范丽青:上海自贸区将为台商带来更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