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治理垃圾短信 不妨效法国外

www.fjnet.cn 2013-10-24 07:33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不少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广告垃圾短信,可是发短信的手机号码怎么也打不通。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垃圾短信来源不一,有的来自群发器,更高级的来自三大通信运营商。他们不只为发送垃圾短信提供便利,有的甚至还为相关企业出主意应付监管。

提起垃圾短信,手机用户无不怨声载道,其内容或者是诈骗,或者是广告,或者是招嫖、谣言等。可是收到垃圾短信后想投诉,一不知道投诉谁,二即使投诉了通常也没什么结果。前不久有条新闻说,北京一位手机用户,5年前开通了一个9位均为同一数字的VIP靓号,并为此付出了每月必须消费数千元的高额代价。结果自2012年10月至今,一年收到了约6万条垃圾短信。向通信商投诉,得到的回复是“想要彻底屏蔽,目前不容易实现”。

类似情况很多手机用户都遭遇过,最后弄得大家即便对垃圾短信忍无可忍也得无奈接受,乃至很多人如今对垃圾短信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看客”心态无疑很可怕。

如果说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漠视,还只是可悲,那么社会在打击垃圾短信上的不作为,则让人失望。

首当其冲的是通信运营商的推卸责任和无耻参与。虽然工信部多次发文,要求开展垃圾短信清理工作,但是在利润的驱使下,运营商不但可以置行业规则和业务操守于不顾,明知虚假、恶意信息对社会的危害,明知一些信息是骗人害人的,依然肆意发布,任其横行。公布的垃圾短信投诉电话也都是形同虚设;更值得追问的是,央视记者在调查中,有运营商透露,他们不但为发送垃圾短信提供各种便利,还指点相关企业如何应付监管。为了谋取私利,就公然为垃圾短信放行,这种纵容行径与帮凶无异。

相关职能部门在打击上的不够力度,也是垃圾短信的间接推手。从2010年9月1日起,包括手机在内正式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如果真能如此,垃圾短信谁发的,要查起来一查一个准,可是几年过去了,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匿名手机卡继续销售,这给打击垃圾短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至于警方,对诈骗短信虽然不可能一有投诉就出警打击,但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诈骗现象习以为常,长时间不能有力打击,又是什么原因呢?此外,其他行业监管部门的默不作声,又何尝不是一种麻木不仁?

打击垃圾短信真的非常难吗?其实不然。新加坡国会去年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案,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违法发送一条垃圾短信,可能面临最高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4万元)罚款。同时,新加坡政府宣布,将成立个人信息保护署,专门负责处理这一法案的相关事宜;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短信发送人必须事前取得收信人的同意,才能发出商业或其他宣传短信,如果违反将被告上法庭,面临处罚……因而,打击垃圾短信一方面是对始作俑者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对运营商的监守自盗进行严惩,以重罚让它们断了通过垃圾短信谋利的私心。当然,就目前来说,落实手机实名制,是个最基本的前提。

昨天,有运营商对垃圾短信治理中的漏洞和不足“深表歉意”,并承诺要竭力治理。这种表态值得肯定,具体效果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