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警惕“产业治沙”中偷梁换柱骗局

www.fjnet.cn 2013-10-18 09:57  贾立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今年下半年以来,新华社组织的大型集成报道“地球绿飘带”,再次激发起人们对“治沙止漠”、保护人类生存家园的热切关注。不过,在企业“产业治沙”方面,目前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须引起重视。

近些年,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应用我国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向沙漠要效益”,已取得不菲的成绩,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特别是内蒙古和甘肃在省级层面还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许多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脚踏实地延长产业链条,创造了上千亿元的良好效益。

不过,眼下个别企业以治沙名义大面积“圈地”,在搞一些与沙草产业无关的化工原料生产或用水量较大的为城市绿化繁种育苗等活动;个别集团化企业借助“沙草产业”名义获得政府项目支持,从银行大量贷款后,重头资金用于房地产、矿产等开发;还有的“治沙企业”,自己没种几棵树却将大面积的自然绿化和政府封育草地、林地挂上企业的“标签”去表功,套取种种好处。

可见,虽然沙草产业需通过上下游产品结合,赚取更多的资金周而复始地创造效益,但也需防止个别企业“念歪经”“走偏路”。

目前,我国的沙草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要想使这一被钱老称作会掀起“人类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沙草产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就必须遵循其理论的新农业文明内涵,审慎把握人与自然界和谐与协调发展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寓于开发之中,寻求“增绿”“增收”途径。

因此,对于个别将沙草产业理论无限“引申”,甚至偷梁换柱的企业行为,政府该用“打假”措施予以规范,以使政策、资金更好地集中在真正的沙草产业上,朝着“人沙和谐共生”目标迈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眼下还有一些企业为决策部门上报沙草产业效益时,虚报数据现象较为普遍。科学的理论需要科学的实践,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规划。如果基本数据不准确,势必会影响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所以,地方政府也应建立沙草产业发展评估机制和专项审计制度,以匡正企业行为,保障沙草产业良性发展。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