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捐款夫妇“有错不改”喊一声“赞”
www.fjnet.cn 2013-09-18 11:42 徐云鹏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在郑州做面粉生意李建刚、蒋晓菊夫妇,前两天得知新乡4岁小女孩患白血病,但被高昂治疗费用拦住了治愈的希望。夫妇立刻决定每人两千,给孩子捐四千块钱治病。在填汇款单的时候,蒋晓菊多输入了一个0,四千变成了四万。获捐者家属了解实情后,要把多的钱退回去。而蒋晓菊却说:“既然写错了,那就是上天的安排,说明我们跟孩子有缘分。钱如果帮不了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一堆废纸。这钱,你们留着。”(据2013年9月17日 中国广播网) 记得2010年的春晚上,赵本山携弟子演了一个小品《捐助》,题材是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的,一对亲家用秋收卖苞米的钱捐助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上学,本来想捐3000块钱,结果多摁了一个0,捐出3万元,引出一场爆笑闹剧,让人捧腹不止。岂料,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居然再次还原真人版。 郑州这对夫妇捐款多输一个0,4千变成4万“有错不改”,一错到底。尽管其中没有捐助者面对媒体镜头时的种种尴尬,没有“被捐款”的万般无奈,也没有台下观众们的阵阵笑声,但却让人从中领悟到了,将错就错,一错到底,有的时候是智慧,有的时候则是人间的大爱。我们应该为郑州这对夫妇将“错”进行到底执着劲头而鼓掌。 即使人们仅仅把它当成饭后茶余的谈资,但是他们的举动还是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点什么。就像捐助者之一蒋晓菊所说:“钱如果帮不了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一堆废纸。”朴实无华的话语更告诉人们,金钱也是有体温的,并非冰冷、坚硬和面无表情,金钱只有流通使用才有价值。我们常说的“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其中也包括把钱慷慨捐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使其顺利度过各种难关,乃至夺回生命,这是一种值得全社会共同推崇的高尚善举。 由此可见,推动这对夫妇完成“将错就错”善举的动力,决非一时心血来潮,或者是仅仅碍于脸面,而是早已印刻在他们头脑中的正确金钱观念。正是由于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和态度,郑州这对夫妇才会“有错不改”,并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捐赠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最大快乐。 与之相形见绌觉得很汗颜的,应该是那些舔不知耻的“诈捐”者。现如今,面对社会上各种公益活动,仍有一些企业家和明星大腕们为了抬升自己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煞费苦心,他们表面上积极响应,踊跃捐赠,慷慨大方,经常夸下海口说要捐多少多少钱,建多少公共设施,并不失时机地借助媒体大肆宣传自己。然而,一些人却只是耍耍嘴皮子、露露脸,走下舞台后就不认账了,或者以各种理由推脱赖账,令公众大跌眼镜,舆论哗然。 这样看来,郑州这对夫妇做法更是诚实守信的榜样,我们应该为之喊一声“赞”,更值得人们认真学习效仿。 当然,捐赠是一种自愿行为,到底能捐多少,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量力而为,适可而止。我们从不主张强其所能,倾囊相助,出手无余,这也背离了捐助的本义。善事善举贵在细雨润物无声,经常不断,坚持不懈,且不求名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3]河北衡水女子捐款修路回报家乡 曾为下岗女工
- [ 09-07]山西被挖眼男童出院 家人收到100多万元捐款
- [ 09-04]光明日报:薛蛮子炒作捐款 白血病人未得救治
- [ 08-21]男子癫痫发作栽进沸水锅续 好心人捐款医院义诊
- [ 08-13]受捐人亡故“爱心余款”属于谁? 剩余捐款处理问题屡陷困境
- [ 08-13]男子13年献血重病陷困境 红会捐款1.6万被批太少
- [ 08-04]河南一农民拾破烂做慈善 持续7年每周捐款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