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难做论”需制度化纠偏
www.fjnet.cn 2013-09-12 10:57 张梁 来源:红网我来说两句
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因涉嫌受贿4755万余元出庭受审。在法庭上,他吟诗表达悔悟坦言清官难做,希望更多人能吸取教训,淡泊名利,清白为官。(9月11日《京华时报》) 被告人“贪官”张曙光,现在,只能通过最后陈述追忆自己不平凡的往昔,那些曾经奋斗过的“光辉岁月”,经他此刻不无悲悯的陈述,令旁观者也难止唏嘘:一路吃苦走上高位,也曾拒绝诱惑,且为国家高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到头来终究难逃“贪腐”宿命。 吃过苦、干过事、拒绝过诱惑,最终却沦为一方“巨贪”,锒铛入狱,结局如斯的官员不是一个两个,常常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官员,吃苦不可谓不多,贡献不可谓不大,能力不可谓不强,曾经也必想过要清清白白为官。可是,就如张曙光悔悟的那样,“淡泊名利、清白为官”,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都有消极颓废的时候,官员也是人,在诱惑面前,要保证屁股干干净净的确很难。 “始为天下忧,后为天下羞”。哀叹“清官难做”,似乎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清官难做”自然不能当做贪污腐败的借口,更不能作为“身败名裂”后的遮羞布和挡箭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清官难做”的确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客观存在,甚至成为当下某些地方官场生态的真实写照。 “清官难做论”,绝非今日官场的衍生物,而是古已有之的历史命题。要知道,清官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古代的百姓拥戴清官,歌颂清官,是因为在那样专制的体制下,贪官、昏官、庸官把他们坑的太苦,为民做主的清官实在太稀少。在古代官场,做清官难,难做清官,根本上是人治造成的,官员的选拔、任用、评判、考核、奖惩、升降全部被“人上人”垄断,为民做主的清官能有生存空间吗? 清官之难,不仅难在如何冲破自讨苦吃、同僚倾轧、上司作梗这些很现实的官场处世哲学上,更难在官本位与民本位如何取舍上。古代是人治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本位被奉为圭臬,官员不可能摆脱“清官难做”的困境。而正因官僚系统整体性的“民本位”的缺失,一旦出现个别官员为民请命或为民伸冤,往往被拥戴为“清官”,其故事在民间经久流传。 现代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现代中国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法治取代了人治,“民本位”取代了“官本位”。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伸张正义就应该依靠法律,而不是清官;民本位成为执政的基本理念,为官者就不应只想着升官发财,贪污腐败。民主法治社会,既不是清官们活跃的舞台,更不会给贪官们留下滋生的土壤。 官场上的“清官难做论”,与民间的清官情结,说到底都是有悖民主法治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必须予以纠偏。首先,要加大制度反腐力度,通过完善制度,让清白为官的人自始至终独善其身,让贪污腐败的人刚一露头即受处罚,让坏人付出代价,让好人善有所报;其次,要健全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的清浊好坏、奖惩升迁,最终标准要看人们群众是否认可,是否拥护,营造公平、清正、廉洁的干部成长环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2]张曙光自供“贿选”院士,应该彻查
- [ 09-12]张曙光称巨资贿选院士 学者:畸形路径产生学官群体
- [ 09-12]中科院回应张曙光花钱参评院士:未收到相关投诉
- [ 09-12]张曙光为当院士索贿 学者:需强大财力是公开秘密
- [ 09-12]张曙光自供贿选院士 媒体称应彻查“腐败输出”
- [ 09-11]张曙光承认受贿4755余万 自称人品太差做事恶心
- [ 09-11]张曙光涉受贿庭审现场误将13笔受贿说成17笔(图)
- [ 09-11]张曙光庭上讲述受贿经过:刘志军授意 我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