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堵车门,怎能轻纵
www.fjnet.cn 2013-08-21 07:28 佘宗明 来源:长江日报我来说两句
因同伴没赶上火车,为延缓发车,两男子竟强堵火车门。动车D3258因此在汉口火车站滞留半个多小时,而车上近200名准备到武汉站换乘高铁的乘客被迫改签。面对众人谴责,两人态度蛮横,后民警赶到现场,对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此事才算作罢。(本报昨日报道) 恶劣行径带来恶劣后果:全车人滞留,上百人改签。二人的撒泼也遭到网民一致痛斥:为几个人的方便,竟野蛮绑架大多数旅客的权益。如此行为,想不激起公愤都难。 二位堵门者在事发时态度骄狂、屡劝无效。于情于理,都该严惩。可惜民警仅对二人批评教育,未诉诸相应级别的行政处罚。这着实让人遗憾:二人既已犯科,且后果不轻,就该依法惩治,批评教育无异于隔靴搔痒。更何况肇事者并无悔过意图,就连最后“服软”也是看到犯了众怒后的“识趣之举”。在此情境下,批评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 一边是强堵车门,一边是息事宁人,肇事与追责的严重不对称,不但难以让人信服,恐怕还会形成恶性示范效应:违法成本低,会助长部分人“以身试法”的心理。就本案而言,对“强堵动车门”免罚,或形成负向激励。 强堵动车门虽属个例,但背后“寻衅冲动”与“闹大心理”却不罕见。早些时候,频发的“机场打人、拦飞机”等“空闹”现象备受关注。在网民的争议中,公众逐渐形成共识:就算维权,也该守法。讲究理性,采取野蛮手段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两败俱伤。 面对“强堵动车门”式的无赖行径,执法者不该“心太软”,而应执法从严,避免负向激励。作为公民个体,应该为自身行为找到理性起点。再率性的表达,也该以遵守规则为前提。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8-21]“强堵动车门”是不知底线在哪儿
- [ 08-20]两男子为等同伴强堵动车车门 致近200乘客改签
- [ 07-31]因车门“压脚”母女暴打公交司机5分钟
- [ 07-30]女子坐轮椅上公交被司机拒绝 堵车门20分钟(图)
- [ 07-27]女记者采访开发商欠薪遭保安围攻 车门被踢坏
- [ 07-25]地铁站长历数不文明行为:堵车门让人烦居首位
- [ 07-21]男子用车门掩护在闹市小便 网友抓拍曝光(图)
- [ 07-19]武汉地铁车门夹女孩马尾 回应称头发太细感应不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