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正文

德国经济的均衡之道

www.fjnet.cn 2013-07-30 09:24 韩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我来说两句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的经济如同德国制造的仪器一样,表现出坚实可靠、值得信赖的特点。为何德国经受住危机的考验?一大秘诀在于它的均衡之道。

德国的均衡之道,首先体现在财政方面坚持收支平衡,避免积累高额债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举债刺激经济,德国也实施了总金额达8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但德国政府认为,靠举债刺激经济绝非长久之计,2009年当年就将控制财政赤字的目标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德国各联邦州自2020年开始财政要实现零赤字目标。”2012年,德国财政赤字下降至1%,处于公认的合理区间。

良好的财政状况使德国赢得了市场的广泛信任。当其他欧洲国家欠债累累而饱受市场怀疑时,德国国债成为公认最可靠的避险工具之一,收益率长期持续下降,反过来又为德国政府融资提供了便利。德国总理默克尔自豪地称,较低的债务水平使得德国社会和经济不会被金融行业绑架,有利于社会经济整体长远发展。

在社会政策方面,德国的均衡之道体现在既注重提供社会保障,又不养懒人,贫富分化得到限制,效率和公平得以兼顾。

本轮经济衰退期间,德国政府通过提升“短时工”政策适用期,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实行劳资双方共管企业的模式,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即使在经济最困难时期,德国的就业总量也没有出现显著减少;但同时,德国也大幅削减长期失业补助金,避免过高福利导致部分人养成依赖救济过日子的习惯,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另外,长期以来,德国历届政府无论政见如何,都致力于打造“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这显著增强德国社会的稳定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调查显示,在经济危机期间,德国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都有增加,贫富差距并没有进一步加大。这和不少国家“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的均衡之道,还体现在其注重长远利益的企业治理模式。在德国,雇员、银行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企业发展不仅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雇员、合作伙伴乃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就避免了像美英国家中,企业注重短期利益最大化,最终反而损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弊端。

实践证明,德国的均衡之道,为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仔细研究德国模式,对完善中国经济治理、实现长远发展不无意义。

  • 责任编辑:王丽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