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城市治内涝别忽视透水性

www.fjnet.cn 2013-07-27 08:47  金文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夏季,一些城市又出现严重内涝并引发多地段交通瘫痪。人们追溯内涝成因时,往往只看到地下排水管道的不适应,而忽视了城市透水性差的因素。住建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这无疑是减少城市内涝的根本之道。

一些城市同样发生暴雨,但灾情却迥然有异。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无涝灾或灾情轻的,往往生态环境较好。以去年北京“7·21”重灾来说,地处五环的经济开发区并无涝灾,原因是那里透水性地面比例大。积水不仅可以从管道排放,还可以从地面渗透。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地面透水性差,单靠管道疏通洪水,难以应对暴雨豪雨,内涝难以避免。

近年来,不少城市的道路,包括人行道、街巷和公共广场等,无不铺上水泥、石砖、或柏油,虽然美观,却不透水。专家认为,水泥铺装或沥青铺路,只有10%雨水渗透到地下,90%要靠地下排水管道;而绿地有80%的水会渗透到地下,通过排水管道只有20%。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自身排水能力相差数倍。

可见,治理城市内涝,就要提高城市透水性。我们应该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让城市有足够的透水地面,切忌只顾效益,一味增加商品房容积率,把城市空间填得满满的;要努力保持城市山水原始状态,保护城市湿地、湖泊、河流,严禁填埋水系河道;要减少硬化地面和立面,多用生态环保材料;要优化小区生态环境,让小区乃至整个城市在园林中,凸现显山、露水、透绿的景象。(福建日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