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内涝别忽视透水性
www.fjnet.cn 2013-07-27 08:47 金文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夏季,一些城市又出现严重内涝并引发多地段交通瘫痪。人们追溯内涝成因时,往往只看到地下排水管道的不适应,而忽视了城市透水性差的因素。住建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这无疑是减少城市内涝的根本之道。 一些城市同样发生暴雨,但灾情却迥然有异。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无涝灾或灾情轻的,往往生态环境较好。以去年北京“7·21”重灾来说,地处五环的经济开发区并无涝灾,原因是那里透水性地面比例大。积水不仅可以从管道排放,还可以从地面渗透。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地面透水性差,单靠管道疏通洪水,难以应对暴雨豪雨,内涝难以避免。 近年来,不少城市的道路,包括人行道、街巷和公共广场等,无不铺上水泥、石砖、或柏油,虽然美观,却不透水。专家认为,水泥铺装或沥青铺路,只有10%雨水渗透到地下,90%要靠地下排水管道;而绿地有80%的水会渗透到地下,通过排水管道只有20%。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自身排水能力相差数倍。 可见,治理城市内涝,就要提高城市透水性。我们应该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让城市有足够的透水地面,切忌只顾效益,一味增加商品房容积率,把城市空间填得满满的;要努力保持城市山水原始状态,保护城市湿地、湖泊、河流,严禁填埋水系河道;要减少硬化地面和立面,多用生态环保材料;要优化小区生态环境,让小区乃至整个城市在园林中,凸现显山、露水、透绿的景象。(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