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观众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www.fjnet.cn 2013-07-24 09:39  杨丽萍 罗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面对暑期荧屏10多档声音选秀节目轮番轰炸,观众在不停转换遥控器的同时,不禁会感叹:就没有别的节目形式了吗?我们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自从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以来,歌唱选秀类节目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在这个夏天,声音选秀达到了“爆棚”的状态,而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明显:同质化和缺乏改革方向。曾经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渐渐淡出或许就是因为节目未能有一个好的转型方向,而现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则完全依靠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

在节目进行中,连带来的话题都如出一辙,拼导师、拼煽情、拼炒作。几乎每一个选手都会通过煽情故事博取同情分,而导师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不少网友讽刺:“没有点童年不幸、家庭不幸都不敢上去比赛。”

选秀至今,观众还发现,越来越多的熟面孔出现在不同的节目中,有些是参加过好几个比赛,有些干脆就是小有名气的歌手。当专业歌手再次登台,当青歌赛冠军同台竞技,观众似乎会有这样一种疑问:这还是草根选秀吗?是选秀节目没人去了么?

在比赛中,绝大多数选手都是翻唱成名歌星的成熟音乐作品,很少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这样的比赛结果就是节目结束之后,真正能留在观众心中的好声音寥寥无几,观众甚至早就忘了哪个选手是出自哪个节目。观众不禁要问:花那么大成本造出的“星”只是昙花一现吗?如何用后续好音乐来支撑选秀歌手进一步提升,也应该是节目方需要考虑的重点。

正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这样的节目能够让观众有新鲜感,很容易获取好评,但这并不意味着跟风创办的类似节目也一样收视出彩。你引进“好声音”,我引进“梦之声”,没有创新,即使是借用别人的模式,也难避雷同之嫌。

太多再好的“好声音”,也只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中国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单一,易追风,是当下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节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节目运营良好的开端。此后热切的关注度,则是节目持续的动力。但是要想使节目常看常新,其本身的常办常新才是根本之策。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不一样风格更加多元化的电视节目,各具独特形式和内容。

  • 责任编辑:王丽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