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中美启动BIT谈判 对双方都有挑战

www.fjnet.cn 2013-07-15 16:01  周俊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于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如期落幕。在这次对话取得的成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实质性谈判。参与此次对话的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表示,中美双方同意展开BIT实质性谈判,这是贸易谈判的“最大突破”。

BIT和其所涉及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些比较陌生的概念。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7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作了解释。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对外资减少甚至取消准入门槛,在“准入”之前便享受与本国资本同等的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除列明之外则再无其他要求。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据沈丹阳介绍,现在世界上至少已经有77个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

从BIT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在中美双方对对方企业来自己国家投资方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对中美两国都存在一定的挑战。就美国来说,目前与美国达成BIT的都是一些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比如非洲的摩洛哥和卢旺达,而美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它的南北两个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包括欧盟都尚未与美国建立起BIT关系。美国目前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设置了很多让中国企业摸不着头脑的障碍。一旦美国必须按照BIT模式来管理中国企业的赴美投资,那么,美国方面对中国投资企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审查,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支配下产生的无理阻挠将难以继续推行。

而就中国来说,实行BIT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将引起中国投资体制的巨大变化,从而会推动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产生变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对境外投资一直很渴望,并且曾经以超国民待遇来吸引外资,但最近的十来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向很明显地向国有资本倾斜,国企在很多行业已经形成垄断局面,不仅外资企业的市场在缩小,包括国内的民营企业更是连生存都出现了困难。一旦中美BIT实质性谈判取得进展,那么,中国现存的这种经济格局就只能打破。

中美BIT谈判在小布什执政时期的2008年已经启动,但在奥巴马就任总统以后,这一谈判停了下来,直到去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才决定重启谈判,并在今年确定了谈判方向。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推进国内市场改革的决心。一方面,中国决定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模式,表明了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来管理境外投资的改革决心,尽管中国可能为此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期来看,更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能够提升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国内正在积极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为中美开展BIT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这项工作并且将继续推进,而这与BIT所要求的政府职能的简化是一致的。目前,中国希望以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来推进经济发展,这种市场活力当然也应该包括外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来管理外国投资,无疑也有利于增加中国市场在国际投资者中的吸引力。

中美BIT实质性谈判将在未来逐渐展开。中国已经同意将以前一直排除在外的服务业纳入谈判之中,允许将未明确的所有行业纳入BIT的范围,中国在开放政府采购、加强网络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都向美方作出了承诺。而美国也已承诺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对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所有投资审查都限于国家安全,而不再是经济政策或者其他国家政策方面的考虑。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尚落后于美国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能够取得的收获更大,一方面可以给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在扩大美国方面来华投资方面打开更广阔的通道,还能借助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

周俊生(上海 学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