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机械执行问诊时限只会南辕北辙

www.fjnet.cn 2013-07-11 15:28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各区县都将建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今后,在这样的中心,本地和外地儿童没有区别,将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规定,医生对每个孩子的咨询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并将开出“健康处方”。(7月10日《北京晨报》)

可能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医院排队花了很长时间,轮到自己看病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外地患者常常排一个通宵才能拿到号,医生问诊几分钟就结束了,患者想与医生充分交流病情都成了“奢望”。一旦患者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这往往就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这次北京市设立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明确规定,医生的问诊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给医患之间留足了交流时间,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此举的实际成效还有待检验。

此前,广东一些医院也出台规定,医生问诊时间不能少于8分钟,最终却叫好不叫座。从医学的角度看,硬性规定问诊时间不够科学,有些小感冒问诊时间可能一二分钟就够,过长过多的问诊可能就是一种敷衍,而一些重大复杂的疾病,20分钟可能还不够;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生不分情况刻板地执行问诊时限,会增加不必要的候诊时间,引发新的医患矛盾。

在问诊环节上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与当前就诊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医疗资源还不均衡,不少患者不管大病还是小病都习惯往大医院跑,如果医生都恪守20分钟的问诊时间,24小时不休息看病也看不完;另一方面,医生的收入与看病人数相挂钩已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这种收入分配机制从某种程度上也在“鼓励”医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看病人。

但如果仅仅从这二方面来解释,恐怕还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医生不能科学地掌握问诊时间,背后反映出的是医学人文的缺失。现代医学鼻祖希波格拉底曾这样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他看来,良好的沟通、充分的交流是最佳的治疗。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医生离第一大法宝渐行渐远。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某种程度上载负和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只有医学人文的完美,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医学本身的不完美。

设定问诊时限只是一种规范,机械执行或许只会南辕北辙,关键还应落实到医学人文的培育。如果医生始终怀着仁者之心、敬畏生命和健康,始终把患者像当作自己亲人一样看待,那么,沟通何以不畅,了解何能不详,患者何会不乐?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