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实体书店的生活定位值得借鉴
www.fjnet.cn 2013-07-02 09:19 耿银平 来源:人民日报我来说两句
7月1日《 人民日报》报道,网络书店攻城略地,电子书外围包抄,传统书店在夹击中前景堪忧,但香港似乎是例外。本地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不但未陷入“日渐萎缩”的困局,反而因其“业态创新”而觅得新风景。他们的经验是:微利行业靠销售量维持经营;改变售卖场所的传统定位,营造“公众文化生活的空间”。元朗青山公路旁一家书店,销售10万多种图书,它的名字却不是“书店”,而叫“文化生活荟”。除了咖啡馆、创意产品销售区等,还附设一个开放式厨房,可以品茶、吃元朗老婆饼,为周边读者提供一处空间宽敞、书香浓浓、引领潮流、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文化消费场所。 书店成了文化生活区域,不仅可以买书、品书,还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和商业服务。在“快时代”,要想真正留住顾客,仅仅将赚钱放在第一位是不够的,更应该将公共温情、文化反哺和心灵尊重,放在第一位,将消费者悠然的慢情调,放在重要位置。香港的地价和房租等经营成本很高,书店仍能成为靓丽风景,与这种市场定位关系密切。 想到了西餐店、牛排店在中国的大行其道,除了风味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西餐店装修精致、环境幽静,能让都市人得到内在的安稳和浪漫感。香港书店的这种生活定位,也有这种幽静的味道。契合了这种理念,就容易得到人们的精神共鸣,再加上微利经营,就成了特殊的文化风景。 还是想到了我们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过去10年里,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近几年来,内地没有出现一个新的书店品牌。这其中有网购的严重冲击,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些年,实体书店的市场定位一直停留在商业化、经营化等固化的层面。这种过分物化、短视的行为拉远了双方的距离,也让书店失去了消费群体的信任,导致实体书店不断萎缩。 不是消费者不需要实体书店,而是不需要过分商业化的书店;不是消费者不想买书,而是不想买那些价格高的书;不是实体书店没有出路,而是诸多实体书店没有继续与时俱进进行市场改革和定位转换! 因此,不妨多借鉴香港的这种生活定位。其一,要转变过分市场化理念,多一些温馨服务意识。其二,要给消费者打造方便、舒适以及生活化环境,将购书和生活消费融为一体,提高书店的文化竞争力。其三,要多一些微利经营理念。“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经营书店,但赚不到钱一定无法经营书店”。对消费者多一些必要的利润反哺,抵御住网购的激烈竞争。如果我们做到、做好了这几点,我们的实体书店,也能成为靓丽的文化风景。 耿银平(河南 教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6]三联恢复生活书店 将用于出版文艺和生活实用图书
- [ 06-20]12岁男生离开学校未回家 找到时他正在书店看漫画
- [ 04-23]“致未来书店的一封信”
- [ 11-12]书店商业元素挤压文化空间得不偿失
- [ 06-13]书店低谷,理性扶植
- [ 05-29]实体书店:泰坦尼克上最后的演奏?
- [ 04-26]富士康学而优书店的命运
- [ 04-01]实体书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