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善政”摇下信任隔阂的车窗
www.fjnet.cn 2013-07-01 08:20 周人杰 来源:京华时报我来说两句
对道路资源的节约,对信任资源的挖掘,是民众对服务型政府的考验,更是对“善政”为“善举”进行托底与担保的期许。 继出租车合乘政策出炉后,北京市年内还计划出台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无论是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支持,还是对合乘费用的分担,以及非简单地认为是非法运营等,都在向“城市病”宣战,于便捷出行之外,逐步缓释现代社会的信任隔阂。 早在13年前,国内“顺风车”的微公益项目便已兴起。然而,尽管连续两年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累积了不少人气,可回到“陌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顺风车”风险与合法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果说搭乘的习惯与互助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信等社会自己组织来实现,对“拼车”的鼓励、与“黑车”的界定则需要有制度的跟进。 一些国家,政府对“拼车”的鼓励与支持已经常态化。比如,英国与美国修建了专供多人共乘车辆行驶的专用快速车道,只有一名司机的车辆不能进入,必须找人“拼车”。当下,为“顺风车”开辟绿色通道,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有所作为,靠“善政”的制度营造出“善意”的文化。 这其中,不仅包括界定非法运营、规范专用车道等“减法”,也离不开高速收费的优惠、社会组织的培育等“加法”。怎样判别“拼车”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应当签约与登记?一旦出了事故,责任如何分担?高速通道能否还利于民?一“减”一“加”中,往深处看,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权力范围的勘界。 很多时候,人们抱怨社会信任的缺失,更多是在指责政府作为的缺位。车窗摇下能不能搭乘,信任的危机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支持、救济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看,对道路资源的节约,对信任资源的挖掘,是民众对服务型政府的考验,更是对“善政”为“善举”进行托底与担保的期许。 在郑州,系有绿丝带的“免费顺风车”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车主们最大的烦恼竟是得不到信任。在丽水,因为搭上了陌生人的“顺风车”,年轻的女教师惨遭抢劫杀害。两则案例警醒我们,破除隔阂、收获信任,并非一日之功,迫切需要政府与民众、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试想,疏浚公共交通的拥堵不堪,疏导美好心灵的一路畅通,即便增加行政成本,甚至会引来社会管理创新的“麻烦”种种,又有何不可? 本报特约评论员周人杰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0]农民工背受伤工友婉拒顺风车:身上灰多怕弄脏车
- [ 06-05]市民搭个顺风车钱财被骗光 骗子留下一叠冥币
- [ 03-21]“顺风车”常态化还有问题要解决
- [ 05-30]从“爱心顺风车” 遭遇尴尬说起
- [ 05-23]“免费顺风车”畅行 政府引导不能少
- [ 01-30]大学生搭顺风车为何成新鲜事
- [ 05-30]银行为什么让保险公司搭顺风车?
- [ 11-13]提高污水处理费 江苏又搭环保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