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如何面对“顶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之痛

www.fjnet.cn 2013-06-09 08:20  郭文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国际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必须以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积极参与竞争。(6月6日《人民日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强。人才流动或者流失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因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流动或者流失都源于对成功和事业的追求,都是寻求更大适宜发展空间的自然结果。因此,我们在筑巢引凤的同时,更得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人才流失与物质流失根本的不同,在于物质的流失往往是单向的,是被动的,一旦失去就可能真的失去,不能再拥有和使用;但人是有感情的,除极个别的以外,大部分人都会同自己的祖国建立不同形式的往来关系,人才流失之后还有回归的可能,如钱学深、施一公等,即使没有回归,也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等,都以不同形式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顶尖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滞留海外是因为国外的科研等条件更为优越,更容易做出成果。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在国内的环境条件下,他们更难获得成长与成功,那么,我们不妨把人才流失视为人才投资,视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式,人才在国外成功的过程,也是更多知识和经验获得的过程。有一天,我们有了合适他们的环境,他们所获得的技能必将使我们获益。

我们培养和吸引人才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和科学地认识人才流失现象,充分地认识人才暂时流失的价值和作用。一方面,进一步专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推进人才机制和制度改革,最大程度上实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为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和宽松氛围;另一方面,要将积极开发利用海外人才资源纳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之中,从精神纽带开始,在创造条件中逐步吸引流失的人才回归。

吸引人才固然重要,但不让培养的人才继续流失则更为重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才”,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花大力气吸引人才、挖人才的同时,却陷入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迷途,对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重视不够,结果引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在经历“打工移民”和“技术移民”浪潮之后,中国正在经历“富人移民”的第三次移民潮,为何我们的社会精英纷纷移民,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

在人才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面对人才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着力市场化的机制和激励制度创造制度优势,积极开发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要吸引得了人才,更要培养得出、留得住人才。否则,就会陷入“流失—吸引”的循环怪圈,不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郭文婧(湖北 市民)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