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责任前面须有专业
www.fjnet.cn 2013-06-05 16:15 王石川 来源:北京青年报我来说两句
5月30日,由新浪网主办的 “专业与责任——中国媒体灾难报道研讨会”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媒体、学校、政府、企业等各领域的50余位嘉宾出席并参加讨论。与会嘉宾对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报道与反思的时机与尺度、如何遵循新闻伦理避免消费灾难、如何建立灾难报道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讨论。 我国是一个灾难频仍的国家,仅就这几年而言,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从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每一起灾难都使同胞蒙难,让人为之黯然与悲戚。报道灾难,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灾难甫一发生,媒体派人第一时间前往灾区,彰显了责任担当,但遗憾的是,不少灾难报道本身是在制造新的灾难;本该抚慰伤者,却对伤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汶川地震后,救援人员在北川发现并开始营救两名幸存者,可某电视台记者居然对一“挡住了机位”的救援人员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说救人要紧,记者还不罢休,说:“只要五分钟。”这不是敬业,而是病态。其实,背离新闻伦理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有的记者过于煽情,善于注水,仿佛不渲染就无法感动受众;有的记者甚至造假,为了增加英雄主义元素,炮制典型人物,故意添光加彩……如此种种,皆背离了记者的基本操守。 毋庸讳言,记者奔赴灾区采访,冒着一定的风险,精神可嘉;媒体全方位报道,有利于信息公开透明,更容易动员举国关注和支援,以及向高层传递全面的信息。所有这些,都是责任,但责任前面须有专业,专业比责任更重要,一定程度上说,没有专业主义,责任就是虚妄的,甚至变成了不负责任。有了专业为根基,责任才扎实。 灾难报道,不能没有温度,但要适度,唯有把握住新闻伦理的尺度,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不能不报道灾情,不报道灾民,但前提是须有人性,应有情怀;不能没有勇气和吃苦精神,但任何迷恋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都是危险的;也不能不报道典型人物,但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是背弃事实,把报道当成了故事。还有一些记者把自己当成了主角或者焦点,他们忘记了自己在震区的使命,忘记了自己应该隐匿在新闻背后。 值得欣慰的是,针对灾难报道存在的问题,业界正在反思和探讨。而值得一提的是,芦山地震发生不久,就有学者提醒去雅安的记者应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别拍摄残缺身体等过于惨烈的画面”、“遵循知情同意、最小伤害等伦理规范”、“绝不因采访给救灾添乱”、“别让孩子反复讲述父母伤亡”等等,这些提醒是及时的更是中肯的,颇有针对性。一些记者怀有道德家、恩人、过度英雄主义等情结,认为报道越彻底对震区民众越有好处,殊不知,有时过于聚焦也是一种伤害。 在国外,媒体报道灾难能够冷静而理智,拒绝煽情,恪守专业主义,比如日本NHK的从容、节制、理性就很值得借鉴。与国外同行相比,我们的记者确有差距。如今,业内人士就如何建立灾难报道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许有些迟到,但颇有必要。据悉,根据会议的研讨成果,相关机构将推出《中国媒体灾难报道手册》,为媒体从业者在今后面对同类题材报道时提供参考依据。期待《中国媒体灾难报道手册》早日面世,更期待专业高于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 王石川(江苏 职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8]灾难报道中,杜绝那些感人的假消息!
- [ 05-22]灾难报道要成为温柔的抚摸者
- [ 02-26]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灾难报道仍需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