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数字:不是要学者搞清楚,而是要政府说清楚
www.fjnet.cn 2013-06-04 14:32 张楠之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竹立家署名文章《建立一个廉价廉洁政府》。文章表示,在目前的预算体制下,要搞清楚“三公消费”的精确数字确实很难,有关方面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数字,但严肃的学者会通过各种简单的“理论或经验模型”认真推算。(6月3日中新网) 搞清楚“三公消费”的精确数字,就像在玩一个猜迷游戏,在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公布各自的“三公消费”预算之前,学者和公众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猜测、估算;在此之后,面对公布出来的预算数字,学者和公众又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验证这些数字的真实性。 但是结果却是,有关方面给出的数字难以做到令人信服,严肃的学者通过各种“理论或经验模型”认真推算出来的数字也难以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最终,仍然是各说各说,谁都不能说服对方,谁都不能让对方信服。 至少从理论上来讲,“三公消费”必然有一个精确的数字,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的与“三公”有关的消费,大到一辆车,小到一张纸,每一笔都应该统计得清清楚楚,每一笔也能够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可是事实却是,没人能搞清楚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很多人都给出过或估算或精确的数字,但从未获得过另一些人的广泛认可。 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问题。作为公共行政部门,政府部门公布的数字,原本应该有着其他组织、企业和个人无可比拟的公信力,是最可信的。但是,由于“三公消费”的特殊性,由于对舆论压力的忌惮,由于对上级部门的忌惮,由于对“三公消费”的迷恋等原因,很多政府部门公布的“三公消费”数字是掺了水分的。学者和公众虽然不知道其精确数字,但从公布的数字很容易判断出其真实与否。加之很多政府部门原本公信力就不足,其公布的数字受到质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三公消费”的精确数字,学者和公众出于研究和监督的原因,有必要去进行认真的推算,但从义务的角度来看,他们却没有去“搞清楚”这些数字的义务。而相反的,有关政府部门却有义务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精确数字,以让学者的研究有据可凭,让公众的监督有的放矢。 给不出精确的数字,不是因为有关部门无能,而是不愿意。因为,“三公消费”里的很多东西是上不得台面的,隐藏在一个模糊的数字背后,很多官员就可以从中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而一旦数字精确到几元几分,公众的监督就会迫使他们放弃很多习以为常的特权,这是很多官员所不愿看到的。 但是,他们越不愿看到的事情,就越应该让它成为现实。只有推动“三公消费”数字日益精确化,精确到每元每分,精确到一张纸一枝笔,“三公消费”数字居高不下的顽疾才有望得到根治,而隐藏在其中的腐败才有望浮出水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3]高校晒“三公”才能“净”校园
- [ 05-31]高校不该成三公经费公开的盲区
- [ 05-29]高端餐饮别吊死在“三公”树上
- [ 05-28]压缩三公不能仅盯数据:靠“全程改革”过好紧日子
- [ 05-28]北京严控“三公经费” 部门公务接待费压缩20%
- [ 05-28]81.9%受访者直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三公乱象严重
- [ 05-28]北京市三部门回应“三公经费”压缩
- [ 05-27]山东公开省级“三公”预算经费 比去年下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