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正文

游客心中有法 旅游文明可期

www.fjnet.cn 2013-05-29 08:07 魏英杰 来源:京华时报我来说两句

只有当游客心中有“法”,对法律有敬畏之心,才不会随意涂刻、毁坏文物。久而久之,才能逐渐形成旅游文明之风。

消息称,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其中指出,(游客)要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

这一公约很容易让人想起近日曝光的中国游客在埃及文物上涂鸦一事。不清楚来龙去脉的人,或许还认为这是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迅速回应。实际上,这一公约是在4月下旬发布的,同时公布的还有《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紧随其后,刚获通过的《旅游法》也向社会进行公布。

上述法规、公约的公布,与埃及文物遭涂鸦事件并无直接关联,却是针对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行业问题频发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游客涂刻文物等丑陋现象。在日前召开的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指出,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还不高,常常遭到媒体的非议,有损国人形象。出台相关法规、公约,乃提升旅游文明的必要措施。

旅游业发达,各地景区人满为患,这本身对保护文物古迹极为不利。倘若游客不爱护文物古迹,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涂刻,必然加速文物的颓坏。在这个背景下,只是片面强调游客的自觉性,而没有更多地借助法律的强制力量,恐怕还是难以遏制不文明的旅游风气。保护文物古迹的道理人人皆知,何以涂鸦文物现象泛滥成灾?这说明,光靠道德呼吁、文明公约不足以形成有效震慑。

涂刻文物古迹,其行为后果也有分别。有的涂鸦行为,可能不会对文物造成明显的损坏;有些涂刻行为,却可能对文物造成永久性的、无法挽回的毁坏。对于这些不同行为,恐怕不能一概以文明公约进行软性约束。特别是对涂刻、毁坏文物古迹的行为,有必要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不能光靠说服教育,或者简单罚款了事。

在这方面,国内《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害国家保护珍贵文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对此也有相关规定。对此,一方面要细化相关法规,以便于各地遵照执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用足法律工具,不打折扣,不轻易放过相关违法人员。

现代社会文明的核心是法治。旅游文明的培育,同样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与惩戒。只有当游客心中有“法”,对法律有敬畏之心,才不会随意涂刻、毁坏文物。久而久之,才能逐渐形成旅游文明之风。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