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正文

“五一”小长假何以变身“抢金周”

www.fjnet.cn 2013-05-03 09:41 钱塘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五一”小长假,中国各地继续上演已持续十数天的“抢金潮”,有媒体则干脆将“五一”小长假直接比喻为“抢金周”

在上海的各处金店,一向挑剔的市民几乎把店内的各色黄金饰品“日日掏空”。在广州、成都、天津、武汉、南京、重庆等各大城市,趁节日休假“抢金”的顾客同样盛况空前。在香港,专程前往“抢金”(那里花色品种比内地更丰富多彩)的大陆客,令香港各家金店的营业额一个月内飙升近7倍,各家金店天天断货天天补货,大陆客仍感叹“一金难求”,只能高兴前往败兴而归。

这一波“抢金”潮当属全球性现象,只不过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阵势最为抢眼、最显火爆。“抢金”潮缘自此前国际金价持续月余的连续下跌,令10余年国际金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一度遭到终结。

自上月下旬起,由于众多买家开始逢低购买黄金及饰品,虽说国际金价在止跌后开始持续回升,但离本轮金价下跌前的起始价位尚有不小距离,故而,始于上月中下旬的全球性购金潮终于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升格为“抢金周”,其中又尤以中国为甚。

“小长假”刚一结束,“抢金”现象迅及被重新进入新闻争抢状态的各路媒体所共同炒作。最具有煽情意味的报道称,此轮国际金价止跌回升,主要得益于“中国大妈”动用千亿元人民币,短短十余天内在全球范围抢购黄金300余吨所致。于是,众媒体又共同得出一个更令国人兴奋的结论,称此轮“抢金”现象是“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黄金大鳄的一个经典案例云云。就此结论,人们虽似信非信,但还是愿意在情感层面予以普遍之默认。

事实是,“中国大妈”这一群体很难构成“抢金”的真正主体,10天内出资千亿人民币购入黄金300余吨,更是缺乏直接权威的数据支撑。其次,购买黄金与购买黄金饰品系两种不同的购买行为。前者主要用于投资套利,购买者中很少有传统的“中国大妈”直接参与。后者确系“中国大妈”为主,但此处的“大妈”主要集中在儿子行将成亲或女儿即将出嫁的、处于特定年龄段的那部分“大妈”。换言之,这部分“中国大妈”即便钱再多,甚至于一次就能抢成百条金项链,国际金价也绝无可能在短期内止跌回升十数个百分点。假定“中国大妈”确在短时期内抢购到300余吨黄金,那么,这批“大妈”中,必须包含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内炒金散户。请注意,国际上黄金套利主要以期货交易为主,投资者须常年占用大量资本金。就算中国炒金散户在全世界最有钱,短期内也不具备筹集调动千亿元人民币之能力。

有鉴于此,较合理的推导是,若300吨黄金确被“中国大妈”炒货而拉动金价止跌回升,那么,一定还有大量机构投资者混迹其间。然而,人们迄今未闻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金价抄底的证据,哪怕只是揣测性报道。相反,人们却已从报纸上读到“美国高盛已沮丧地率先退出了做空黄金价格阵容”的报道——虽然这一报道同样缺乏硬证据加以佐证,但此轮国际金价不正常的单边大幅下跌一定有更为复杂的礼尚往来作背景。

种种迹象表明,此轮金价止跌回升的确与全球部分消费者趁金价走低之机大量抢购有关,而且中国消费者的抢购对金价的止跌回升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过,这一“重大贡献”的直接意义并非缘自“中国大妈”的情商,而是对中国人一向如此的“价格本能”之重申。顺此思路,华尔街黄金大鳄们老到的投机智商与中国人的“价格本能”,压根就不可能形成任何的交集。

此轮国际金价究竟因何种原因而下泄,人们迄今不得而知,甚至永远都无法真正得知。可人们已然看到,消费者出于“价格本能”的单打独斗,在某种市场态势下偶然地集聚到一起,同样能释放令人惊讶的巨大能量。此时此刻,笔者不敢就投资黄金是否合适说三道四,但如果购买黄金饰品主要用来作为女儿的嫁妆,或用来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那么,只要上文所及的“价差”依然存在,选择购买肯定是理性的。因为这样的购买行为本属与金价无关的“硬消费”,假定此轮黄金饰品价格不是下行而是上行,这部分消费者该购买仍得购买。

钱塘人(上海 职员)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