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正文

如何防止救援“冷热不均”

www.fjnet.cn 2013-04-24 08:22 丁永勋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面对猝不及防的大地震,记者在灾区采访看到,震后救援和赈灾局部仍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在通往震中地区芦山县、龙门乡的路上,排队拥堵着大量运送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车辆,虽然当地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但拥堵仍非常严重。即便在一度成为“孤岛”的宝兴县,在宝兴县灵关镇的临时安置点,十几支地震次日从周边地区赶来的医疗救护队坐诊接治伤员,但当地重伤员已在当天上午之前转运到成都、天全等地救治,在安置点的轻伤员,还没有现场的医护人员多,一些医护人员显得无事可做。

而就在距离灵关镇几公里外的地方,有的受灾乡村,还没有救援和医疗队伍到过。与震中周边造成拥堵的救援景象相比,这里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灾区,可能因为救援不及时,困难没能及时被纾解。危难中的救援,需要少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灾难后人们更关注热点和标志性地区,救援出现冷热不均,几乎每次救援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能简单归咎于爱心的不理性。毕竟,绝大多数救援者和愿意表达爱心的人,无法掌握灾区的详细情况,只能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和报道,来决定自己爱心的投向。对灾情的关注度和救灾资源,都是跟着信息走的。因此,灾区信息的及时全面披露、救援力量的科学调配,显得十分重要。

这首先是当地政府要加强领导。在抗震救灾中,政府无疑是最大的组织者和主心骨。也只有有关部门,才能掌握和发布权威的灾情信息,调动强有力的救灾资源和力量。及时收集、登记受灾情况,迅速调集灾区最急需救援力量和物资,对社会救援力量进行科学指引,甚至采取交通管制、紧急状态等措施,都是分内之事。在不可意料的灾难发生时,除了群众平时的防灾训练和自救,政府永远是最可依赖的救援主力。在及时发布准确灾情、科学调配救灾资源上,政府也应发挥主导作用。

此外,新闻媒体和民间组织,也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组织,在灾害救援上能深入到政府部门无法完全抵达的角落,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而每个称职的记者,都应该是一棵消息树,树起在每一处有灾情的地方,提醒和监督救援部门及时施救。

(新华社记者丁永勋)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