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人大代表不愿公开手机号的“双层隐忧”

www.fjnet.cn 2013-04-15 15:36 李 旸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近日,记者通过登录这些官方网站和致电31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后发现,当前很多省的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群众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点对点”方式联系到代表还不太容易。综观31个省(区、市)人大的官方网站,没有一个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联系方式。(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手机号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受法律保护。人大代表不愿公开手机号,本无可厚非。但是,手机对外沟通的及时、便捷,往往可以作为人大代表与群众互动沟通的“桥梁”。既有效避免了诉求群众想找却找不到的烦恼,又让人大代表省时、省力。但,人大代表缘何“乐而不为”呢?其中的隐忧不容小觑。

一旦手机号对外公开,除了怕招来无聊的恶搞和无关的骚扰以外,怕群众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唠叨,自己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躲不掉;怕干扰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些“怕”说到底就是怕因此招来麻烦。而人大代表在传统模式下与群众单向沟通就能有效规避这些浅层隐忧。

无论是调研、视察和走访,大多是事前通知,哪里准备好了,就到那里去,群众面对镜头和“授意”,心怀忐忑,很难说出真心话。人大代表听到的大多是“赞歌”,偶尔提点儿意见,不是隔靴搔痒,就是“你辛苦了,多注意身体”体贴式的“责怪”。至于信访接待和执法检查,大多是人大代表有时间了转转,有心情了逛逛。,不想去的时候,以工作忙的名义一推了之。

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是尽职履责所在。但帮忙不添乱的火候着实不好拿捏,说多了、重了,怕给政绩带来负面影响,被领导视为“杂音”惹领导不高兴;说少了、轻了,群众的诉求得不到重视。谏者要看被谏者的“脸色”,长此以往,人大代表这一深层隐忧令收集真实民意的热情锐减,调研、走访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群众的积怨和疾苦每每都是浅尝辄止,遇到尖锐问题绕着走。“电台有声,报纸有名,电视有影”借察民意之名秀一秀,还落得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人大代表公开一个手机号并不难,举手之劳。但浅层和深层隐忧让他们不愿公开。这就需要一方面严厉打击恶搞和骚扰的违法行为,规范信访行为,加强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张圣听。只有这样,人大代表的手机号才会公开得越来越多。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