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东南锐评> 正文

骗子信息源应查个明白

www.fjnet.cn 2013-03-29 09:40 朱慧松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厦门市民陈小姐在报考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后,频频收到“卖答案”的助考短信。三天之内,连续收到三家“考试机构”的推销短信,对此,陈小姐质疑说:“这些骗子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我报考了?”导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在报考公务员之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并非仅有陈小姐一人。(3月28日《海峡导报》)

骗子无孔不入,傍上公务员考试并不稀奇,可蹊跷的是骗子为何能准确说出考生翔实的相关信息?希望职能部门尽快介入调查,给考生们一个明确说法。

而类似骗局绝非个例,市民买车、买房、生宝宝后,本人或家属就可能接到形形色色的诈骗电话或短信,或是称有退税,或是称发放生育补助。对方对你的相关信息了如指掌,能一一道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官方来电”。

骗子何以成了“家里人”,对当事者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这背后往往有着一条庞大的“黑色利益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会在一些相关单位留下翔实的个人信息。对于这些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信息,相关单位理应“严守秘密”。而社会上有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收购个人信息,如果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保密,公民的隐私就毫无秘密可言了,骗子自然也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职能部门严惩骗子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对于类似案件要一查到底,看看骗子是从哪里弄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对那些泄密者或单位严惩不贷,不仅应给予经济上的重罚,若是触犯了法规,还要将责任人绳之以法,以儆效尤。(海峡导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