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假洋奶粉抢市场”暴露出真问题

www.fjnet.cn 2013-03-25 16:42 和法堡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走访厦门市场了解到,从香港“限购”到荷兰超市全面限购奶粉,又传新西兰奶粉减产面临涨价等消息,令多人因违反香港条例被拘捕的同时,也让不少“假洋货”看到商机,国产标准的“李鬼”洋奶粉趁乱抢市场。(3月25日《海峡导报》)

从奶粉到家具,从“洋酒”到号称“日本原产地空运”的海产品……近几年来,拿国货冒充洋货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无不让消费者喊冤叫屈。此次厦门被曝的“李鬼”洋奶粉趁乱抢市场事件,无疑再次剌痛了公众和社会的神经。由此看来,中国消费者还真是特别好骗。

明知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但商家为什么还热衷于这么做呢?我以为,与其说商家一味逐利的鬼鬼祟祟的“营销哲学”作祟,不如说商家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的心理。的确,联想到“毒奶粉”等一系列国产奶粉的安全问题,难免会让消费者对“国产”两字不轻易“感冒”,自然,所谓的“洋奶粉”就成了倍受消费者青睐的香饽饽——再贵也要买。

当然,国产奶粉并不是没有人管,可以说,从“田间”到“餐桌”、从饲养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防守”,但为何还是得不到国人的信任呢?我以为,“问题奶粉”屡禁不止,或许“九龙治水”是最大的硬伤。曾几何时,这种监管局面成了各部门所打的一招极高的“太极拳”,有利就争着管,无利就让着管,来回打太极,这样每个人就能为自己减少承担的责任,不至于被真正严厉问责。

也正是因为了这种稻草人般的监管,“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洋奶粉才会趁乱抢市场、招摇撞骗大捞“黑心钱”。然而,对于监管失职者,我们的惩戒手段一直太温柔。个中因由,不能不耐人寻味。

显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重典、重拳除了落在趁机以假乱真、浑水摸鱼者身上外,还要落在相关监管者身上。相信只有国产奶粉质量提高了,安全保证了,消费者吃得放心了,类似“李鬼”洋奶粉等一系列毫无商业诚信的欺骗行为,才会销声匿迹。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