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地域公平”要考虑到名校录取率

www.fjnet.cn 2013-03-11 16:55   来源:大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漫 画/ 唐春成

对于记者“怎么看待现行高考的地域不公平”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地域没有不公平。原来的地域是有差别。西部高校少,经济实力弱,招生率低一些。但经过近10年努力,录取率已大体相当,最低的省已达67%。这就是说,100个孩子考试,有67个孩子可以录取,全国平均数是70%多。虽然还有一点距离,但已不像过去差那么多。”(3月9日《京华时报》)

确实,如果单纯从数据上分析比对,高考地域间的不公平现象似乎已被消灭。然而,“录取率大体相当”不是教育公平的全部,仅就录取环节而言,公平必须考虑到名校录取率大小的问题。

就在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只有7.3万人参加高考的北京市,北京大学的计划招录人数为614人(含文理科医学部)。这一数字,在有82.5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的河南,变成了108人,在有55万人参加高考的山东,则变成了72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河北6省,北大计划招生总人数仅为409人,而上述6省报考总人数为332.13万人,差不多为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北京人上北大与外地人上北大的比例要相差一百倍。难怪有网友曾调侃“北京大学”为“北京人大学”,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名校在学校驻地的录取率依然居高难下。这种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招生现象正侵蚀着教育公平,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健康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公众望眼欲穿企盼教育公平能下成全国一盘棋,让公平梦想照进现实;另一方面,地方既得利益群体不可能主动拱手让出“特权”。

综观一些世界知名大学,没有哪一所大学会在“自圈招生领地”的情况下享誉全球。名校偏向驻地的招考模式,既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可能将一些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种招考,只会让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对国家发展也不利。

“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如若秉执这样的胆魄与毅力,实现高考公平就不会变成南柯一梦。由是,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