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正文

直面新闻敲诈,官员是否问心无愧?

www.fjnet.cn 2013-02-28 14:49 孔祥鑫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以驻连云港记者为头衔的李德勇等真假记者“组团”进行新闻敲诈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更成为舆论焦点。长期以来,李德勇等人在祖国大江南北行骗勒索屡试不爽,很多部门都难逃其咎。一些怀着“破财消灾”心态的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些真假记者的“嚣张气焰”。

无论是何用意,面对以舆论监督之名而来的记者,一些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首先“不寒而栗”。也许是确有问题,也许是唯恐招惹是非,被监督部门单位的软弱甚至是心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真假记者乘虚而入。记者在地方采访中,时常会听到基层干部抱怨“经常会遇到寻衅滋事的各路记者”。但深入了解,这些基层干部的处理方式通常是能躲先躲,躲不过就全程陪同,盛情款待,直至让对方满意地放弃报道。

这些被微小利益打发的记者们的职业操守不敢恭维,记者身份的真假也需要进一步甄别。但基层干部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扪心自问和深刻自省?如果一切正常,为何不能光明磊落地与记者沟通?对于其眼中“动机不纯”的记者们,为何又不敢于揭露?

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记者们通常“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其关注的往往是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农民负担等社会敏感并普遍存在的问题,地方和企业对于这些问题解释、处理不好,往往会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些记者的迅速行动成为了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们的梦魇。

直面新闻敲诈,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们“还需自身硬”。当今时代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领域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们在面对质疑时,应当具有“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底气和“清者自清”的坦然,即便存在过失或问题,更应该具备勇于承担的胆识和及时改正的态度。

记者的队伍需要整顿清理,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使命的记者们应恪守职业规范,履行神圣职责。基层工作更需要公开透明,敢于接受正常的舆论监督检验。如果地方官员和单位领导们都能问心无愧。怀有“非分之想”的真假记者们就会丧失生存之道,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会更加风清气正。(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