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对伍皓们的“微改革”多些宽容

www.fjnet.cn 2013-02-18 08:13  熊丙奇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由于公开“专车”车牌号引来质疑,云南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撰写长文回应质疑,称质疑是“鸡蛋里挑骨头”,自己的做法是“微改革”,并为“微改革”不被理解感到委屈。

从目前舆论的质疑看,这并没有超出正常监督的范畴。事实上,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可将该问题深入推进,从反对公车私用,到取消不合规定的滥配公车。

同时,当事人对舆论质疑的反应,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其一,其他观望者的冷眼旁观,甚至制造“阻力”,让其推行的改革遭遇麻烦,无疾而终;其二,如何切割改革者此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现实环境中,他们自身也会有不完善,甚至错误之处,这会成为反对者批评的靶子;其三,改革者如何将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的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可能造成两种走向,一是由于问题复杂,不少人望而却步,行百步者半九十;二是逐步推进,打破制约的一个个环节,实现改革的全面成功。

对于这三方面的问题,改革者和社会舆论要有正确的理解。就改革者而言,应该意识到改革必定触及既得利益,不能指望一路掌声——改革的本质就是权力、利益的重新配置。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在涉及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打退堂鼓,这样的改革就会被质疑为“作秀”。

就舆论监督而言,则应该看到此类改革的难能可贵,要对改革者的精神给予支持,但支持也必须有原则。基本的原则有二,一是辨识改革的“真伪”,不能被打着改革旗号的“伪改革”和“反改革”忽悠,监督改革者走正确的方向,近年来,以改革之名行反改革之实的事并不鲜见;二是分清个体和制度的责任,明晰改革者所能承受之轻与重,不能把制度问题全部推给个体,更不能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全划到个体的名下。这才会形成自下而上的努力、舆论的参与以及自下而上改革的三方互动。

如果过分苛责,就把相关的制度责任推给个体了,是“伍皓们”无法承受之重。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确实可能如伍皓所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改革,而是安于现状,自下而上的改革力量也被消解。这是所有关注改革、发展的舆论,需要注意的方面。 (熊丙奇 学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