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屡现“抄袭门”
www.fjnet.cn 2013-02-08 16:58 安 峥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5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认定,德国教育部长沙范1980年的博士论文存在剽窃,并正式取消沙范获得了33年之久的博士学位。她是德国自2011年以来第三位“落水”的大牌政要。 沙范,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在德国,她却是不折不扣的 “明星部长”。身为总理核心圈的一员,沙范是默克尔为数不多的“密友”级政治顾问。然而,在素有“政治洁癖”的德国,纵然她有满腹才华、满腔热情,一旦沾上“抄袭”病菌,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前车之鉴,近在眼前。2012年,德国版“奥巴马”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和政坛“小龙女”前欧洲议会副议长梅林相继因博士论文剽窃丑闻被迫辞职。 不过,比两位前同事更倒霉的是,沙范“敏感”的官衔正成为反对党更大的靶子。她是德国政府科研和高等教育的统帅,却“身先士卒”地倒在了被学术界奉为圭臬的严谨与诚信上。她的论文题为《人和良知:现今良知教育的条件、需要和要求》,但她却在用实际行动演绎良知“缺失”。正因如此,英国《金融时报》悲观预言,在草木皆兵的大选年,在反对党的疾风骤雨之下,女教育部长的政治“星途”脆弱而渺茫。 屡现“抄袭门”,人们不免感慨德国式的“政治洁癖”。其实,德国式“道德洁癖”所在乎的,也正是世界各国通行的道德标准——诚信。民众真正追究的,是本被寄托厚望、象征着国家权威的政治人物却向民众“撒了谎”。当政治人物满口谎言,国家权力的信用从何而来,诚信的社会风气有何根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从何谈起?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完成了结束越战这一“功勋”使命,然而却因为“水门事件”黯然下台,原因就在于他用偷窃和窃听这样的欺骗行为,挑战和无视了美国民众对政治家说谎“零容忍”的心理底线。 从“水门”到“抄袭门”,正是民众“零容忍”的高压线,造就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廉政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然而,人们疑惑的是,本应“人人自危”的德国又为何会屡有政客在文凭问题上犯糊涂? 这样的“自相矛盾”或许有多重原因。一来,德国民间专业的“反剽窃”队伍训练有素。这些“纠剽猎手”完全不是方舟子般单打独对,他们成立了专门网站,且极具专业精神,不进行毁谤或是人身攻击,只为“保证德国博士学位的信誉”。其二,德国政坛对学历“顶礼膜拜”已到近乎痴迷的程度。有报道披露,在德国内阁中,16名成员就有10人为博士。为了赢得这块仕途“敲门砖”,一些急功近利的政客难免走了歪路。其三,剽窃认定标准的不够统一和难以规范,也造成了一些模糊地带。由此可见,眼前的 “抄袭门”,仍不会是德国“学术反腐”的终点站。(安 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