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油品国标升级埋单
www.fjnet.cn 2013-02-05 08:52 李 杏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为此,中石化每年将投入三百亿元资金完成这一升级。 尽管空气污染的治理具有复杂性,但汽车多和燃油含硫量超高被认为是PM2.5的根源,这一认识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两大巨头油企也不否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行的油品质量标准过低,在成品油排放硫含量这一指标上,达到欧洲标准的15倍。 然而,油品质量标准升级,在研发和生产等环节,必然涉及增大投入。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在一个媒体座谈会上称,油品标准从国三上升到国四,涨价跟不上油企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覆盖70%至80%,还有30%的成本要炼油企业自己承担。 换言之,为提高质量新增的成本,主要通过涨价的方式由消费者承担。但按照上述思路,传达出的就是国标提升,油价就有理由上涨的信息。“京五”标准实施后,北京车主们实际上已经付出了更多油钱。在雾霾浓重阴影施加的压力下,国家没有减税,石化也不愿为此埋单,于是出现国标与油价共“升”的局面。 油价到底能不能涨,是否主要因油品质量标准升级而涨,还存在诸多疑问。 首先,由中石化透露出的信息可知,油企成本增长会导致油价上涨。然而,我国成品油价格由发改委依据国际油价的变动,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适时调整,亦即,企业并不是决定油价的主体。 其次,企业产品的成本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油品成本。到底哪些投入可以被计入为提高油品国标这个原因,所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是否恰当?目前只有中石化单方面给出的数据。 提供优质产品,尤其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战略性能源产品,是企业基本责任。企业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所做的投入,包括技术的革新和设备升级,也是企业应该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对中石化而言,市场地位决定其竞争压力不足,涨价便成为转嫁成本的首选。 联系到消除雾霾污染源,事关重大公共利益,成本转嫁的思路缺陷愈发明显。以达到为环境减负这一目的为由,将升级油品质量成本强行摊派给消费者,是在向消费者索取“环保”费。以此反推,此前已经生产销售的低质油,长时间以来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甚至进而导致了雾霾灾害,是否也该由垄断油企承担损失? □ 本报评论员 李杏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5]油品升级不能只让消费者埋单
- [ 02-05]油品升级成本应公布明细
- [ 02-01]油品致霾,谁在“要钱不要命”?
- [ 02-01]认同“油品差”,那就全国统一提高标准
- [ 12-09]戴口罩杜绝不了低劣油品带来的污染
- [ 07-02]中国参与国际油品定价的希望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