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正文

“北京咳”不是侮辱是警钟

www.fjnet.cn 2013-01-22 08:01 张枫逸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权瀛表示,“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这词儿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1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北京咳”只是一个代词,重音在“咳”而不是“北京”,泛指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到了北京等北方污染严重的城市所出现的呼吸道疾病和身体不适。一些医生竭力抵制该词,称其并非北京独有现象,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云云。这些固然是不争事实,但据此上纲上线说“北京咳”系极度侮辱,就有些神经过度紧张了。

公众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可能对“北京咳”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只能将这种十分普遍却又难以解释的现象无奈地调侃为“北京咳”,并不一定夹带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色彩。

诚然,引起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跟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少数人难以适应环境改变大可归结为个体差异。但人们到了某地后出现集体不适,往往就要从外界环境上找原因。

“北京咳”的背后,空气污染难逃其责。持续雾霾天气让积累的空气问题集中爆发,北京等地PM2.5不断“爆表”,屡创新高。正如专家所言,中国已经进入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日趋扩大的时期,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问题,PM2.5防治需下重拳,从源头治理,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整治力度。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北京咳”或许有些刺耳,但其不是侮辱而是警钟。与其对“北京咳”恼羞成怒,不如正视其所暴露的问题,加以反省和解决。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