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不好,“你情我愿”?
www.fjnet.cn 2013-01-11 15:57 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找不到人的热线电话,变了味的旅行会议……作风难改,不要借口“领导不在”,更不能抱怨舆论“大惊小怪”,而是遭遇到一些现实矛盾、触碰到一些现实利益。改作风为什么那么难?且来听听大家谈。 领导出席,才显重视? 浙江湖州 钱夙伟 类似“领导到场”之类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为什么盛行不衰?就是因为某些领导和下属有这样的需要。某些领导是把亲自到场当作显示自己“重视”甚至“重要”的标志。对于某些下属,则是把“领导到场”当作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何况,还能显示出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地位”。 还有一点心知肚明的是,无论会议还是接待,到场的领导级别越高,相应的“规格”也越高。组织或者接待的一方,用起钱来就无“后顾之忧”,“领导到场”因此往往成了铺张浪费的理由。而于“客人”一方,不仅有了更高规格的“享受”,也能体现自己“身价”,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过分看重“领导到场”,与改进作风的要求相悖。现在,中央领导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地方领导也应该有“华丽转身”,力戒虚假浮饰的作风和做派。 公务接待,务求透明 湖北武汉 段思平 有新闻报道“副县长一天陪洗八次澡”,相信这不是个案。在一些高档酒店中,经常能看到各种领导干部“窜房”:从这个包间到那个包间敬酒,只因为来的“客人”实在太多,一个接待不到位,就怕得罪了哪位“领导”。 不过,一些基层官员还是很喜欢这种“接待应酬”的。于公而言,在接待中把上级哄得开心,项目拨款、政策倾斜自然到手,考核无须发愁;于私而言,与上级增进了私人感情,今后提拔重用更是有望。不掏自家一分钱,却能公私兼顾,这样合算的买卖,上哪儿去找? 所以,解决公务接待过度的问题,还必须明确标准,严格审核预算、付诸执行,不能留给接待方过度的自由裁量空间。一旦接待超标,就须严厉问责,而不仅仅是大事化小、“罚酒三杯”。当前,公开“三公消费”已成社会共识,更进一步而言,任何公款的开支都务求公开透明,并处于社会监督之下。 制度给力,作风才硬 北京 晓 勋 有一些干部抱有“只唯上,不唯对”的错误心理。凡事习惯于看领导指示,揣摩领导心思,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生怕“贸然转作风”会使自己陷于被同事孤立、被领导冷眼相看的不利境地之中,严重者前途都会受到影响。有了这样的考虑,即便自己心里明白转作风的重要性,但到了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还是“雷声大,雨点小”,选择静观其变,望风而动。 改作风,不能仅寄望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觉悟提升”,毕竟转作风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这就需要监督机制和配套的奖惩机制给力了。应该考虑在上级和同级监督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监督,重视群众的意见反馈,把群众反映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每年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细化标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看领导脸色”的改作风困局,避免“你好我好大家好”考核困境,真正把改作风改到实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9]领导不在,作风难改?
- [ 12-26]军队为“转作风”列车再鸣笛
- [ 12-25]领导人带头,中国新政的突出亮点
- [ 12-13]转作风,让官话脱水都变大实话
- [ 12-13]改文风是基层改作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