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神一样”的历史考题?
www.fjnet.cn 2012-12-12 17:29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高二理科班的历史、地理老师分别是谁?”在广东佛山市高明四中上周进行的第二次大考中,这道被学生称为“神一样的题目”出现在理科班的历史试卷中。出题老师回应称,由于历史科不是理科班的高考科目,一些学生不用心,经常在考试时连题目都不看,随便乱填答案,“有的5分钟就做完了70道选择题,双项选择一题都没答对”。出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认不认真,有没有看题目。(12月11日《南方都市报》) 无从考究,“副科”的概念已深深扎进不少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观念中。在公众的眼里,所谓的“副科”是指不参加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主要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副科课时缩水、课程被主科挤占早已司空见惯,以考察代替考试、会考蒙混过关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次佛山历史科目考试出了道“神一样的题目”,既是任课老师想借此检验一下学生对课程的最低关注度,更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一次讽刺和调侃。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学校和学生们的无奈和苦衷。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无疑是不二的选项。在学校和老师的观念里,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才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升学和考上好大学,才是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于是,“教”与“学”这两股教育的最大力量,在课程的选择和学习上都变得功利化,越到冲刺阶段表现得越明显。在这种现状下,副科主动让路或被动淘汰就成了必然。 副科不断“副”下去,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现在,我们常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都暴露出了教育重视显性“高分效应”,而轻视隐性“能力培养”的严重缺陷。一些文科生缺乏“理性思考”、理科生缺乏“文化营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所谓的“副科”学习。在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件发生后,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当时就表示:我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文学经典,从而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缺失,文理分科仅仅是表面原因,根源还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所导致的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 佛山高明四中学生面对历史科目考试“神一样”的历史考题,或许可以“神一样”地做答,也大可当作紧张备考过程中的一次放松。但对于决策层来说,千万不能简单地一笑了之,是到了对“教招考一体化”选拨人才体制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的时候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9]“猫鼠考题”与“扫帚陷阱”
- [ 11-07]不宜将“先救谁后救谁”设为人性考题
- [ 10-09]“玩遍5A景区需2万”是道民生考题
- [ 06-26]中考考题,“潮”就对了
- [ 03-20]“蜘蛛网捕鱼”式考题不妨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