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战略部署还需战术支撑
www.fjnet.cn 2012-11-07 23:50 朱四海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以“山海画廊,人间福地”闻名。加快发展旅游业,对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那么,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本报今起邀请相关专家,对我省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议,敬请关注。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从战略实施的角度看,如期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相应的战术支撑。 促进资源向产品转化。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从我省的旅游资源禀赋出发,应当着重开发四大旅游产品。即滨海旅游产品,重点支持厦门湾、泉州湾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开发滨海观光、滨海休闲度假、近海邮轮度假、海洋渔业、体育休闲等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重点支持武夷山、冠豸山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开发山水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农业、科普教育、休闲疗养等旅游产品;闽台共同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支持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支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支持三大文化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与融合项目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支持红土地文化、朱子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革命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等专题旅游产品。 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需要整合旅游资源,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完善和优化旅游生产力布局,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为此,我省应当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增强鼓浪屿、妈祖文化、惠女风情、滨海火山等旅游品牌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完善观光旅游、宗教朝觐旅游产品,开发休闲度假、邮轮旅游产品,建设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增强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古田会址、白水洋、昙石山等旅游品牌在境内外的市场影响力,打造连接两个三角洲和台港澳的区际旅游线路,建设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建设海峡多彩文化旅游中心。 与此同时,把握好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和节奏。完善旅游规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海峡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由“点状”开发格局(厦门和武夷山)向“线状”开发格局(高速公路与铁路)和“网络”开发格局(高速公路与铁路网)转变。 完善旅游节点。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需要统筹旅游吸引物、旅游城市和旅游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节点。一是优化旅游景区节点。重点支持18个旅游吸引物类旅游节点完善和优化空间布局,包括武夷山、鼓浪屿等国际级旅游节点,湄洲岛、三坊七巷等国家级旅游节点,崇武古城、东山岛、昙石山等省级旅游节点。二是优化旅游城市节点。重点支持厦门、福州、武夷山建设国际旅游的节点城市,支持泉州、漳州、三明、龙岩建设国内旅游的节点城市,支持莆田、宁德建设省内旅游的节点城市,优化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三是优化旅游通道。优化对内通道,支持连接旅游景区节点与旅游城市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旅游节点间的通达度和舒适度,改善景区的可进入性;重点优化18个旅游景区节点的对内通道。优化对外通道,支持国际游客、国内游客进入福建的通道建设,优先安排厦门、福州、武夷山对外通道建设。 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旅游发展还需要有效解决“落地”问题,培育经济增长区域。就拿旅游产业新增长区域来说,包括旅游景区,重点建设18个旅游吸引物类旅游节点,突出滨海旅游、闽台共同文化旅游产品在海峡旅游中的核心地位;旅游城市,统筹建设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省内旅游节点城市,新建平潭、屏南旅游节点城市;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完善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等对中外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